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2006

A beautiful day

Image
那是一個迷人的景點,歷史與人們的交流,快樂與笑容在綻放,我愛上這地方。

煙民的權利

07年1月1日是新一年的開始,對煙民來說亦是一個難以接受的新開始。政府規定所有室內場所,包括辦公室、食肆、商場都不可吸煙,康民署轄下的二百多個公園亦不設吸煙區。換言之,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見一大群煙民,圍着垃圾桶抽煙的情景,當中不乏衣冠楚楚的上班族,有點象流浪漢生火取暖的樣子。煙民的尊嚴早已沒有了,形象卻再一次被踐踏。 抽煙絕對是一個損人不利己的行為,但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抽煙究竟是否可行?答案是香煙內的有害物質會殘留於空氣中,所以室內禁煙是有必要實施。正如大部份人認為香煙是「邪物」,為什麼政府不下令完全禁止販賣香煙?除了因為龐大的煙草稅之外,似乎沒有更好的理由。 這個年頭當一個煙民實在是一件慘事,不單要忍受旁人的白眼,就連找個地方舒舒服服抽根菸也不成,明年起更要像「過街老鼠」般鬼鬼祟祟地抽煙,我想煙民也應該有基本的權利吧。 不過即使如何爭取,煙民的利益也會被剝奪。那些煙草稅究竟有多少是用在煙民身上?煙民與不吸煙的人否共存?政府花不少金錢宣傳不要歧視愛滋病人,為什麼煙民卻被政府形容為「殺死小女孩雙親」的兇手?愛滋病與香煙那一樣比較恐怖?這一連串的問題我想不會有答案,為求免受不平等對待,1月1日起,還是當個不吸煙的人比較好,至少我是這樣想。

灣仔的衰落

要建構一個社會,必先由解構開始;要了解一個地區的文化,須分解該地區的文化意涵。香港作為一個中西文化混雜的地方,我們概保存了中國人傳統的「儒家」思想,同時在某方面亦接納了西方的開放理念。如要用一種飲品來形容香港,筆者認為「鴛鴦」最為合適。這杯富有中國式名字的飲料是奶茶與咖啡的混合體,湊拼出來的是一杯地地道道,只屬於香港人的飲料。一如香港文化,其寬大的包容性往往衍生出另一種獨特的文化。要體驗這份衝擊所帶來的新視野,筆者認為灣仔是一個不錯的代表。 就地理位置而言,灣仔處於金鐘與銅鑼灣之間,她沒有金鐘的哪份高昂政治氣派,又沒有銅鑼灣的哪份局促擠迫,她是一個自成一國的社區。灣仔的特色在於她代表了「新與舊」,你可以在這裏的「電腦中心」找到最新的電腦軟硬件,同時你又會發現全港最古老的郵政局仍在這裏。再加上這區富有特色的玩具街及喜帖街頓時令這區生色不少。最令外國人津津樂道的還是軒尼詩道一帶的酒吧,幾十年來不知有多少人找尋他們的Susie Wong,雖然現在大部分的Susie都變了菲藉人士,但都不乏捧場客,或者在外國人眼中菲律賓人跟中國人都是差不多。 從海傍伸延至會展,令人覺得灣仔是極具國際性;一年一度的書展,更加成為了代表灣仔,甚至整個香港文化界的一個重要項目。再看灣仔的地標 ─ 修頓球場,坐在旁邊的老人與場上競技的青年混在一起,構成一幅有趣的圖畫。這正好反映灣仔的多元文化。 坐着電車緩緩經過灣仔,你會發現昔日的景象已漸漸褪色,那些盛載着舊記億的建築物,已被時間慢慢吞噬。

35年的夢

胡鍾兩老,經過35載,終於圓了興辦一所大學的夢。他們的堅持,使樹人大學成為香港第一所四年制的私立大學,對於日後推動高等教育有重大的作用。最令人佩服的,就是胡鍾兩人無私的把自己畢生積蓄奉獻給教育。他們大可以舒舒服服過一些安穩的日子,但他們選擇把時間和金錢都獻上。鍾校長幾年前因中風導致行動不便,但她仍堅持天天上學處理日常事務,那份堅毅精神,是樹仁成功的原因。 筆者雖然不是樹仁的畢業生,但曾與樹仁學生一同共事。我對他們的印象是:務實、埋頭苦幹、少說話。像胡鍾兩老的熱心辦學人,比起那些動輒捐一千幾百億,為自己「發財立品、揚名立萬」的富豪親切可敬得多。

Eragon

一套不怎麼好看的電影,我們卻看得津津有味。 電影播完了,還有一段很長的路需要走,我,約定你。

馬交考古之旅

Image
上星期到了馬交一趟,半公私性質參觀位於黑沙灣的考古工地。考古工地參觀過不少,但在澳門還是頭一次。這次考察,除了可以一睹著名考古學家鄧聰教授對該遺址的詳盡分析,亦感慨澳門人對文化事業的那股熱誠。 澳門是一個充滿奇蹟的地方,一個只有五十萬人的「彈丸城市」,既有龐大娛樂博彩事業,又有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的世畀文化遺產。這個小地方比起我們千億打造的所謂「亞洲國際都會」更吸引,她的成功因素不單是銀彈政策,而是管理階層的視野及觸角。閒逛澳門的博物館,也許在內容設計、藏品數量及對史料闡述的仔細程度比不上香港,但那顆「心」及「人情味」比起港式千篇一律、單調乏味的展覽更引人入勝。澳門有很多博物館的主題都是以生活為出發點,文化事業的終極目標是要提高當地人對自身文化的認識,其次是把之擴展到遊客,令他們在短時間對異地文化有基本的認識,這正正是「以人為本」。 眼見中環天星碼頭已經被拆掉,有心人盡最後努力聲嘶力竭想保住僅有的回憶。但局長的「官臉」聲稱清拆鐘樓是經過各方面詳細諮詢,但那些諮詢委員會的產生過程卻令人懷疑是否具代表性。地產發展項目往往比文化事業重要,至少那些在位的是這樣想。我總不相信一個花幾十憶的西九龍文娛中心會比舊鐘樓來得吸引。一幢新落成的商業大廈可以為發展商帶來過千億的利潤,一幢充滿回憶的建築物拆掉的不只是一堆混凝土,而是大眾懷緬過去的心。

故事兩則

故事一: 有日,老和尚與小和尚行經一廟,看見一支旗桿。老和尚問:「究竟是旗幟在動,還是風在動呢?」小和尚答道:「是心在動。」 故事二: 肥 和尚與瘦和尚奉師父之命下山化緣,路過河邊,看見一女子渡河。女子問:「大師,我不想弄濕衣服,你們可否幫忙?」瘦和尚二話不說,把女子抱起過河。及後, 肥和尚說:「你呀,師父叫我們下山化緣,不是叫我們近女色,你這樣做真的不對。」瘦和尚笑着說:「我一早而把那女子放下,你還把她放在心裏?」

讀書有用乎?

電影「父子」中,父親周長勝說了一句話:「讀咁多書有咩用,搵到錢咪得。」聽了這句話之後,內心有一個疑問,讀書真義是為了什麼?有人說讀書是為了追求知識,為人類謀福,絕對不是為了名利;但這類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很可能只適用於「聖人」。試問如果所有大專院校的畢業生都沒有畢業證書,因為追求知識是不需要證明,看看還有沒有人上學?但諷刺的是通常書愈讀得多的人,所賺的錢不是愈多。我總覺得讀書的目的是多樣多變,提高生活質素是其一,為名為利的確也是讀書的心態,但拓闊一個人的視野感觀,我想比名利更為寶貴。其實,讀書只是追求知識的一種手段,吃喝玩樂也可以看成追求知識的一種,知識本身是無形,任何我們不熟悉東西透過學習而取得的新資訊,也可以視為知識。「書到用時方很少」和「書有未曾經我讀」成為了讀書的主要動力。不過家裏的讀書人說如果把「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改成「書無未曾經我讀,事有不可對人言」會很有氣魄,讀書人的頭腦,果然是令人捉摸不到。

「人生一瞬」讀後感

這是一部有關詹宏志先生的回憶錄,一本分享他個人經歷的讀物。詹先生從事文字工作,在出版界甚具名氣;同時也是一位資深旅行家,足跡走遍世界各地;最引人 入勝之處,是他對於食物的要求執著程度,與一位老饕無異。詹先生是實實在在的一位帶有濃厚文化氣息的「浪漫型享樂主義者」。 書中前半部記 述了作者孩童時的生活點滴,從國小到初中,如數家珍娓娓道出,父子關係更加成為該部分的骨幹。作者的父親是一位煤礦工程師,因此在家的日子甚少。雖然與父 親不能經常見面,『但仍然感覺到他的權威與存在,因為鄰居與卡車司機都以尊敬的口吻談及他,工人也會捎來他的近況與行蹤。』讀到這裏,我以為作者父親是那 類嚴肅苛刻、板著臉的傳統中國男人。實情是『父親倒不曾對我們疾言厲色,他永遠只是坐在炭爐旁,帶著微笑,默默抽著菸… 母親和照顧我們的三阿姨、七阿姨會變得比平常嚴厲,她們好像都怕父親生氣,一面斥喝我們的頑皮,一面用眼角偷偷瞄著父親的表情,但父親永遠只是莫測高深地 微笑著。』 作者對父親的敬畏,始終那份高不可攀的疑惑,既陌生遙遠卻又有點熟悉的感覺。在知識匱乏的年代,像詹父那樣高學歷的人才,一心 致力回饋社會,這種難得一見的專才,豈是一個小孩可以理解?作者孩童時的閱歷亦因此有別於一般人,尤其『當他﹝父親﹞在家的時候,來訪的客人也流露這樣的 不尋常,衣冠楚楚的客人講著優雅的日語,或者帶著各省口音的國語,或者是同詞不沾俚俗的古典台語,有些話題甚至提及遙遠而聞名的人稱以及某些無法想像的數 字,父親似乎也都能應對裕如,父親彷彿屬於另一個社交社會,和我們的平凡並未交集。』就是有個不平凡的父親,作者才會努力創造生活,追求知識,為自己的人 生製造更多不平凡的經歷。 書中的後半部比較輕鬆,作者大談他的旅遊經歷,筆觸細膩之處,往往令讀者神往。旅行期間總離不開吃飯,一頓美味 的菜餚,換來的不僅是口舌之間的滿足,而是會一份難忘的寶貴回憶。這份回憶就好像鎖在保險箱內那些發了霉的金銀珠寶,閒時拈來一抹,立刻回復昔日光輝。誠 如作者所說:『去到一地,匆忙之間要取其文化精美,博物館或許是一條接觸高級文化的途徑,餐廳美食卻是擷取一片民族靈魂的更好方法』,一個地方的食物,正 正反映出該個民族的特性。 作者對食物下了很大苦功鑽研,愛吃刺身的他仔細分析魚的種類,還利用日文字典把漢語的相對詞一一辨出,及後更把 這些詞再用英語對比一次,目的是為了更加了解那

一封信

寫於兩年前的一封信,現在讀來,又是一番滋味。 親愛的我: 我好嗎? 距離「三十而立」還有數年, 26 歲是一個特別的日子。畢業後正式投身社會工作,幾年來學懂世途險惡、事非黑白中的灰色地帶、做人面面俱圓的大道理。此刻不禁憧憬大學時代,飽食終日無所事事,假借學術之名胡混撈得學位的好日子。 現在的還有雄心壯志為自己的未來打併出一個天空,對於未來仍然有丁點期望。因為看見老闆的言行舉止,總覺得會比他更稱職。這當然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我仍然是一名可憐的低級職員。 發放薪金的日子總是歡天喜地,儲蓄可能對 26 歲的我來說可能沒有必要。寧願把微薄的薪金花在手機、 PDA 或卡拉 OK 上。朝九晚六後再晚七朝二的持續進修有如抗戰般慘烈,不時在上班時間躲入廁所偷睡片刻,為的不僅是一紙文憑,而是對校園生活的一份延續。 和另一半的關係似乎停滯不前,對於自己的前途一無所知,更枉論照顧他人一輩子。逛街看戲成為了拖延承諾的一種手段。對於社會政治,又有自己的一番見解。現在的我並不是什麼熱血青年,一些從工作裏所習得的小智慧令自己知道靜觀其變往往是最好的選擇。 26 歲永遠是一個值得懷念的日子,沒有顧累,目標卻模糊。 祝 生日快樂 寫於最後的一個 26 歲。

Team Hoyt

最近,網上流傳一段短片,片中一名中年男子推著一個行動不便的年輕人,他們原來正在參加三項鐵人賽。故事是這樣開始的,有天,父親與兒子觀看電視,看到一個介紹馬拉松的節目。老父問兒子:「看起來蠻好玩的,要不要試試看?」兒子默不作聲,只是對他做出一個笑臉;這亦是兒子唯一可以做的動作,因為兒子出生時時遭臍帶纏頸,導致全身癱瘓。 父親就是這樣跟兒子一同報名參加馬拉松,起初他們都遭到拒絕,主辦單位認為一個人參加還可以,要「推」另一個人跑幾十公里?說笑吧。但老父不甘心,把孩子放在輪椅上,邊推著兒子邊與其他參賽者一起作賽。奇怪的是,他們竟然比一些普通選手為快,就這樣,主辦單位接納他們的申請。他們參加過多次馬拉松,獲獎無數。後來更有人提議他們轉戰三項鐵人賽,這次老父用一艘橡皮艇拉兒子過河,上了岸後又把兒子安放在單車的特製坐位上,最後用回以前的方式完成賽事。就這樣,兩個人一條心,完成一場又一場的賽事。 有人問父親:「為何你不嘗試自己獨個兒跑,成績肯定比現在好。」他答道:「我參加比賽的目的是要讓兒子感受比賽的樂趣,在跑道上他真正成為一名選手。兒子不跟我一起,我是不會跑的。」兒子亦透過電腦向父親說:「我現在最想做的,就是推爸爸一次。」 這個故事延續了25載,他們走遍整個美國,至今已走了3770英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52rJd9GX10&NR

赤色十二月

二零零六年還剩下不足一個月,在這一年裡,究竟有沒有什麼突破?突破是沒有,人生的經歷倒豐富了不少。在這一年來遇過的人,都是令小弟獲益良多的前輩及朋友,不論新知舊雨,這年小弟真的給了你們很多麻煩。 每到年尾,電視台總會製作「一年大事回顧」之類的電視節目;自己每年也應做一個簡單的回顧,對比一下來年,感覺必定有趣。 今年是結婚年,單是飲喜酒的次數已經比前幾年的總和還要多,公司內竟有四位同事同時宣佈喜訊。每到一個婚宴,都會問什麼時候才到自己,原來男人也可以「恨娶」,要組織一個簡單的家,不是三時兩刻可以決定;要找一個伴已經難,要找一個可以共渡下半生的更難。誠如黃子華說:「結婚就好似買洗頭水咁,市面上大大話話都有幾十款,你要我一世人只用一隻牌子既洗頭水,起碼都試十隻八隻先啦」,所以結婚的人都是幸福的。 明年一定會更好。

玩具人生

Image
搜 集不同類型的玩具成了我不良嗜好之一。成年人購買玩具的心態主要是為彌補兒時的回憶,在物資短缺的年代,玩具實為奢侈品。而我購買玩具的原因,除了為追溯 過去的回憶外,我認為那些新推出的玩物無論在設計、包裝以至可玩性都比以往的更出色。那不僅是一件玩物,而是經過無數設計師心血綜合而成的藝術品。 我購買玩具也有「三不買」的原則,二手的不買、破爛的不買、價錢被推高的不買。我總覺得把玩新的玩具就有如駕駛新的汽車一樣,那股簇新的味道,令人振奮。不過限制購買玩具的數量成了我的煩惱,單是去年已「不知不覺」花了五位數字,今年情況好一點,是去年的一半。 在壓力底下,玩具成了我的心靈雞湯,把玩購進玩具的同時,我真正領略到什麼是赤子之心。

被遺忘的舊社區

油麻地是一個被遺忘了的舊社區,這可能與她複雜的背景有關。合法或不合法的賭檔、五花八門的色情架步及在街上遊蕩的隱君子,你可以體會到由「黃、賭、毒」所組成的社會陰暗面。無論警察如何掃蕩、打擊,只要一段很短的時間,死灰便慢慢復燃。人口老化似乎為這個社區增添了幾分悲涼,聚集在榕樹頭的老翁們,他們在靜待着一天的結束。 雖然這裏不是一片淨土,但一到傍晚你又可以在廟街體會到香港舊有的消閒活動。到這裏來一刻的flaneur,你會發覺原來只有外國遊客才覺得有本土特色的fortune telling和Chinese Opera,在他們眼中的Chineseness在你眼中也同樣有趣。此外,經過全球化的洗禮,這裏竟然出現一些富有本土色彩的貨品出售,你並且可以見識到中國人買賣的特質 – 講價。當然少下了我們邊罵邊買的翻版光碟,從荷理活的億萬製作到耗資多年的電腦軟件,你只要花上十元八塊便可以通通帶回家。 區內的廣華醫院及天后廟見證了早期華人社區自力更生的一面。廣華醫院內的文物館展示了百多年來由華人一手創辦的醫院的種種逸事,而天后廟則是九龍區最大規模的華人廟宇。看見廟前一眾老人下棋閒聊的時候,似乎這個被遺忘的社區還有些東西值得我們懷緬,歷史其實並沒有把她遺忘。

善言安慰

Image
記得電影Cast Away中的主角獨自在荒島漂流半生,為求生,也為自己掙回一點點的尊嚴,在那了無人煙的島上每天為了生存而奮鬥。他曾想過一死了之,但就是那一點點的求生意欲把他從死神的手上救回來。如果你活在一個只有你自己的一個世界裏,供應所有你想要的東西,但獨欠人類,你願意在這個世界生活嗎? 漫畫「叮噹」中有一節講述大雄獲得一件法寶,就是一個可以讓別人消失的神奇按鈕,他立即把那些可恨的人一一除去。最終連他的好友叮噹也難逃厄運,不過故事總是大團圓,大雄最後恍然大悟,叮噹及時把所有東西回復原狀。 現實中,在街上看見一個陌生人擦傷坐在一旁,有多少人會伸出援手?只是一句簡單的問候,受傷的人一定會暖在心頭。傷口不會因一句話而立刻痊癒,但至少內心必會深存感激。無怪醫院內探病的人川流不息,帶病的人不是因為一籃生果或一支「葡萄適」而變得龍精虎猛,而是那些安慰支撐着疲憊的身軀。 奉上關懷,身邊的人未必會喜上眉梢,但起碼雙方的感覺良好。人,是由兩個一字組成,沒有旁人,也枉為人,現在才學善言安慰也末遲。

文字遊戲

無記播放的「最緊要正字」再一次為正字運動帶來激烈的討論。為什麼把「時間」讀成「時奸」會被冠以「扮野」?而「千里迢迢」不讀成「千里條條」又會被人認為「沒有學識」?究竟正音的意義是什麼? 近年新興的網上文字亦十分值得研究。例如「on9」一詞有「online (nine)」的意思,但經過港人的闡釋後,卻變成「戇狗」,歧義之大,主要是由於發音問題。又例如「88」解作「bye bye」,但我想只有粵語的使用者才會聯想到箇中意思。 不過筆者覺得最有趣的現象是中英夾雜,例如「這個問題要further justify,明白嗎?」,一句簡單的「這個問題要進一步探討」不就成了麼?用上英文詞彙目的是要加強社會族群的分野,簡單來說就是要令人覺得說者高人一等,受過教育。你有否見過街市賣水果的小販會說:「呢d生果好fresh,我make a special offer俾你」?不過有些詞如「softcopy/via」等就很難用一個漢語詞組來代替。 姑勿論如何,文字是生動,經人類不斷演變進化,詞彙的增刪是無可避免。因此認識文字是了解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手段。

十一月有感

Image
最近抽煙比較兇,可能由於工作太忙,再加上要應付接踵而來的考試吧。一心想把這惡習戒掉,但往往只是「心想」,無聊時又會抽起煙來。 這個月日子過得很快,日本朋友走後又有韓國來的「客人」,他們都是韓國文化旅遊部的部長級人馬。之前以為他們是一貫的嚴肅,數日的相處,他們不僅沒有高官應有的架子,還邀請我把酒暢談、吃喝玩樂,實行以最短的時間遊覽最多的地方。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令我自愧不如。當談到一大堆李商隱、白居易的詩時,我只好「借醉」逃之夭夭。高興過後,也是離別之時,我送了部長一本《唐詩三百首》,其實應該買一本給自己。 這些日子,最傷感的莫過於天星碼頭的拆卸。那充滿生命的大鐘,再過一陣子就要被送入博物館,等於把我們的記憶判上死刑、永不超生。香港人是善忘的,走進博物館的都是有心人,對回憶總有一番情意結。活在回憶之內,可以是快樂,也可以是痛苦;當您發現所有人和事已經變完再變,留下來的景物,就是人生的唯一依歸。

沒文字的國度

文字向來都被視為文化的表徵,只要有文字,那個地方的文化才得以承傳。今天上導修時才得悉,原來夏威夷是沒有自己的文字。我們經常觀看的Hula,是他們述事的一種手法。看Hula原來要注意手部的擺動,每一個手勢都代表一個動作,串連起來就是一個故事。在美國的霸權下,夏威夷的文化漸漸被取代。回想起經常有土著要求獨立云云,事出有因。 一個沒文字的地方,留下的,只有令遊客手舞足蹈的Hula。

日本友人

與友人相識於夏威夷,這次她與媽媽來港,我當然要盡地主之誼。對首度來港的她,香港是一個繁華的城市,帶她夜遊旺角女人街,她驚嘆何以街上可以容納這樣多人,接踵摩肩竟然不會撞倒。首次品嚐到龜靈膏,她問我如何取出龜板,我以手作拉出狀,她呆住了。 同遊山頂,一覽香港引以為傲的景色,月光下的你盡是快樂。

豪的代價

Image
友人從日本到訪,入住半島酒店,甫一進入,頓時被酒店富麗堂皇的裝修吸引。那份殖民遺風在小型交響樂團的襯托下,顯得特別吸引。我活了二十多個年頭,首次進入這種「上流」地方,感覺盡是複雜。一方面慨嘆香港在英國統治者的眼中是「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刻意抹去香港的文化歷史;另一方面,換了自己人當家作主,做出來的東西又常惹人發笑,究竟最令我們自豪的是什麼? 之後的數日,與友人走遍香港九龍,充當導遊之餘,又令我觀察到香港可愛的一面。不過友人這次旅程,亦為我帶來很多的第一次。例如在名不經傳的「天香樓」吃午膳,三個人就花了三千五百元;晚上的「銀座」日本料理,亦花了二千多。友人亦花了五位數字購物,加上每晚住宿的三千五百,粗略估計這四日三夜的行程就等如我三個月的薪金。我這次是真真正正的感受到日本人的豪爽,那和揮金如土不一樣,因為他們豪爽得來是有品味的。 而我就比較喜歡帶友人品嚐地道食物,「許留山、「鏞記」、「澳門荼餐廳」是我給友人的紀念品。

譯事三難

近日,與同事談起一些翻譯上的問題,希望與大家分享。廣東話的「執頭執尾」普通話應怎說?這詞組比「雞毛蒜皮」高一個層次,英文亦有一個叫 Auxiliary service的字,但意思又似乎不太相同。其次,「跑腿」英文該說成什麼呢?又不是delivery person,也不是auxiliary personnel,想了很久也找不到合適的翻譯。 有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方言更很難譯成英文。如 「埋黎睇,埋黎揀」/「睇啱埋鏡拼拼」/「益街坊好過擺貨倉」/「要錢唔要貨」能否譯作(come and see for yourself/ take a look and have a try/ bargaining sale/ cut throat sale)?我就覺得英文很少用上這類表達方式,頂多一句 “Can I help you”已經足夠。但每次走進店舖,店員「例牌」一句「有咩幫到你」就顯得突兀。在中國人的社會,我們很少主動要求別人幫忙,除非到了緊急關頭,否則「有 咩幫到你」通常換來的都是無言或「你無咩幫到我」等。最有趣的,看見一間食店叫 “Curry in a Hurry”,不知漢語應叫什麼。 翻譯大家嚴復說過譯事有三難,達至「信、達、雅」才是最高境界。但當文字變得愈來愈複雜,連使用者也不明其所以,要翻譯成另外一種文字的確要花上一番功夫。

精子與手機

近日有調查指使用手機四小時以上,精子的數量亦會減少四成。今晨阿寬的專欄寫到,男人會否以手機為理由而拒絕使用安全套?使用免提裝置會否被人標籤成保護精子?如果女人一同使用手機會否有同樣效果云云。以上問題,都有待更詳盡的科學分析,反而我對另一則報導比較有興趣。該報導指港人在性方面的滿足度在全亞洲排尾三,難到這與我們使用手機的頻率有關?港人出生率低是當國際城市的代價,養一個小孩百多萬是必然,供書教學到結婚買樓都要父母一手包辦,生小孩漸漸變成中產人士的權利。反而那些發展中國家的人愈生愈多,一來可以幫補家計,二來這些國家兒童生存率偏低。 我們寧願買LV買手機,也不要孩子,金錢以外還有一樣東西叫責任。嬰兒呱呱落地,父母就要開展新一章,「養兒方知父母恩」就是最佳的寫照。 似乎我們還是繼續用我們的手機。

喜帖

收到友人的喜帖,驚覺自己原來年紀已經不小;到了適婚年齡,人還是渾渾噩噩。孤家寡人跟那紅色小帖看起來有點格格不入,沒有車沒有樓也沒有錢,莫說要為另一半承擔,就連自己亦前途未卜。這個時候嫌自己想得太多,開開心心過日子不是很好嗎?可是,每當走在五光十色的街上,總有一陣莫名奇妙的陣痛。嘗試令自己忙,忙可以令時間流走,但寂寞的感覺就是揮不了。要快樂原來可以很難,買東西約朋友行街食飯只是短暫的舒緩,當一個人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勁時,可以想像到日子是多麼的難過。 還有不到兩個月就是聖誕節,在歡欣的氣氛下,可會為我帶走憂愁? 祈禱,成為了唯一的辦法;同時,我也為找尋快樂而付出。

三三‧星‧天元

看過在亞洲週刊有關圍棋大師吳清源的專訪,有兩句話很有意思。他說:「棋盤不是勝負,是陰陽。萬物無生無死,只有化。」原來大師認為下棋為了勝負是多餘的,所有的東西都在乎調和,我們如果能夠如大師般看破得失,生活自必然快樂。

兒童不宜

警告:如果閣下準備觀賞黃子華棟篤笑之兒童不宜,請不要閱讀下列文章 看過黃子華的棟篤笑,有幾個笑位值得和大家分亨。 1.所有問題都有人讚成有人反對,就算一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都可以有不同意見,這視乎從那個角度及利益點出發。例一:「我們應否環保?」,相信大部分人都認同此舉能有效保障我們的下一代,但對一些沒有下一代的人來說,環保的意義是什麼?沒有下一代不就是最環保的嗎?例二:「母愛是偉大的」,相信有超過99.9%的人會讚成,正所謂「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那沒有媽媽的孩子呢?他們是否像條草?黃先生認為上面的歌詞是有媽媽的人用以打擊那些沒媽媽的,他更把歌詞改成「讀書運動你最叻,但冇媽的你像條毛」。 2.女人是一種很難理解的生物,以下例子足見一班。 例一 女人說:「我最近有D唔舒服。」 男人說:「係唔係每月黎個種。」 女人說:「唔係。」 男人說:「咁你快D睇醫生。」 女人說:「唔睇。」 男人說:「咁你想點。」 女人說:「唔使你理。」 男人:「………」 例二 女人說:「我琴晚發夢夢見你對我好好。」 男人說:「咁我依家對你好咪得囉。」 女人說:「點好都唔夠個夢咁好。」 例三 女人說:「我琴晚發夢夢見你對我好差。」 男人說:「咁我依家對你好咪得囉。」 女人說:「你對我點好都差過個夢。」 3. 男人也好不到那裏,這一分鐘他很愛你,不停喊你的名字(尤其進行親密行為時);下一分鐘,他倒頭便睡,獸性盡顯。 4.老闆經常對員工講述以下的一番說話: 「呢個世界冇野係唔可能,你快d攪掂佢。」 打工仔回應:「呢個世界冇野係唔可能,但係得咁既人工就唔係咁可能。」 「你同我死都死掂佢。」 打工仔回應:「會唔會真係有人為份工而死呢?」 5.有些格言其實充斥着矛盾。 「做人過得人過得自己咪得囉」 這句話有四種可能性,1. 過唔到人,過唔到自己 2. 過得人,過唔到自己3. 過唔到人,過得自己 4. 過得人,過得自己。要達至4似乎是最難。 「做人開心又一日,唔開心又一日,點解要唔開心呢」 這句話的形容詞基本上是互通的,即是「做人開心又一日,唔開心又一日,點解要開心呢」就如「做人出糧又一日,唔出糧又一日,點解要出糧呢。」 6.凡事不要太執著,有位富豪把自己的家產,共380億美元捐出,即是大約一個普通人要每星期七天不停中六合彩金多寶四十年。有人會懷疑是否其子女不長進?但可能只是好人好事,請你好

小島地震

Image
十月十五日夏威夷時間上午七時半,發生了6.6級地震。這次地震導致 Oahu及 Big Island多處出現電力短缺,有部分建築物更出現裂縫。可幸的是沒有人在這次地震中死亡,最嚴重的只是有人手部折斷。從網上的圖片看來地震所帶來的破壞不算嚴重,最不方便就是由於電力終斷令交通不便,當局已搶修,全市電力可望在一兩天恢復。人們的面上依然掛起一貫的 Aloha Spirit,Kamaina就是有這種處變不驚的氣魄。 在此祝福一句:Mahalo Kamaina, Mahalo Hawai'i

玩食字

食字在香港已經無處不在,昨日看了一個廣告,內容是兩名穿上校服的小妮子在圖書館溫習,其中一名開口問道:「你今日變咗心未呀?」另一位則答:「硬係變咗啦。」原來該廣告是有關一枝可以同時用兩款墨水「換芯」(變芯)的原子筆。這廣告給我的印象是原來「變心」是很潮的東西,畢竟我們玩食字已經玩到一個很過份的地步。

網頁

有沒有試過,當你發現經常瀏覽的網頁突然消失了,感覺很不是味兒。那份無名的失落就好像一份你經常閱讀的雜誌忽然結業。一個虛疑的網絡世界,帶給我們的卻是千真萬確的真情感。原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不只限於面對面,一些文字圖片上的交流都起了相當的作用,當然不及面對面接觸那樣精彩。 我們這一代,身處於上一代的實在與下一代的虛疑之間。我們既可接受虛疑網絡的種種新潮流,又沉溺於古樸的習慣,漸漸地我們兩套生活方式都愛上了。 我愛看的網頁,不要消失啊。

三十而立

Image
回家路上,心想還有兩年零一個多月便踏入「三十而立」的另一人生階段,究竟理想與現實有多大的距離?為了更清楚了解自己,我嘗試為自己作一個簡單的分析,目的旨在提醒自己,要完成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 事業:在同一個機構工作接近四年,薪水沒有增加,東西倒學了不少,不論是專業知識及待人接物都有所收穫。雖然此工作未必是終身職業,但只要一日不被辭退,一日還會「厚着臉皮」待下去。 感情:愛情仍離我很遠,不過與朋友的關係拉近了許多,與家人的關係亦尚好,總的來說還可以,至少有人繼續聆聽我連連不絕的囉唆。 健康:自覺體力漸降,人開始老身體自然衰退,但仍保持少量運動的習慣,嗜煙次數也開始減少。 理想:開始不斷問自己想過怎麼樣的生活。要安逸還是作新嘗試?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不斷學習是我的短期目標,目的是不想自己愈來愈蠢。對於全職當一名學生還是像現在的兼讀,我想還有空間。 總結:在這兩年的空檔期,當然不寄予厚望,只求平平穩穩,不行差踏錯已經心滿意足,當然中個六合彩會錦上添花。

魔鬼天使

Image
看過一連兩晚在無記播放的日本電視劇「女王的教室番外篇」,家中退役及現役老師(馬?)均有感而發。他們說劇中的情節雖然有點誇張,但未至失實。現今的學生很多都是「披着羊皮的狼」,人細鬼大;老師要堅持教學理想並同時與學生/家長/校長維持良好關係,不是易事。加上教師的工作內容重重覆覆,閒暇時又要接受培訓,這份工作的要求相當之高。 可幸的是,當教師看見學生一天一天的成長進步,那份喜悅之情成為他們的教學能源,作育英才是對他們最崇高的讚美。教師,的的確確是一份偉大的職業。

花好月圓

這個中秋節有一半在課堂中渡過,由於各同學「歸心似箭」,老師特意提前一小時下課,好讓大家歡度佳節。 多年來的中秋節中,最深刻印象的是首次在外地過節。尤記得當年放學後即衝往唐人街購買月餅的情景,換來的卻是一盒不知出產地和沒有「此日期前食用」字句的奇怪月餅。後來經當地的一些長輩告知,那可能是「環保」月餅,意即是昨年賣不出的舊月餅。幸好受另一位長輩邀請到家作客,才獲得一盒如假包換的美x雙黃白蓮蓉月餅,那份喜悅至今仍未有淡忘。我當然不在乎月餅的味道,只是那份思鄉的感覺,只有透過月餅才能得以減輕。 月餅之外,燈籠也是中秋節的必需品。我最愛那個黃色的「笑瞼太陽」,由於設計上的問題,那款燈籠很容易會起火,但我卻覺得「火燒太陽」的一剎那才是最淒美。今年大行奇道的燈籠是「軍曹」,雖然造型有趣,但那些塑膠電燈籠就是不一樣,看來我也刻認老了。 (註1:友人C昨日在鬧市頭暈倒,幸好送院後無大礙並趕及中秋前出院,在此希望好早日康復。 註2:我提議友人B把狗狗粉飾一番扮作燈籠,不用拉之餘又夠「潮」。可惜友人說狗狗太肥,步行不消5分鐘就不願走兼要抱,計劃失敗。)

BlackJack

Image
手塚治虫眾多的漫畫中,我最喜愛的一部叫「怪醫秦博士」(Black Jack)。主人公秦醫生(又譯作黑傑克),是一位醫術高明的外科醫生,任何奇難雜症都難不到他。由於收費過於高昂,醫學界視之為奇恥大辱,因而沒有頒發醫生執照給他。諷刺的是,很多連著名醫生也束手無策的個案,秦醫生卻可應付自如,當然所費不菲。 外表冷酷的秦醫生也有柔情的一面,他身邊的小女孩佩佩,其實是他其中的一位病人。佩佩原是「寄生」在其姐姐身上的一團「生命」,她是沒有身體的。幸得秦醫生自製的「人造身體」才令她重獲新生,秦醫生及後亦如影隨形般照顧她。 對於治療費用,秦醫生並沒有一定的標準,有時會開價上億元,有時卻一毛不取替人治療,當中可以細讀出秦醫生與病人之間的關係。秦醫生在漫畫中經常起了一個批判的作用,令讀者明白到正義往往需要付出代價。 未看過「怪醫秦博士」的朋友,我誠意向你們推介。這是一部以醫學為出發點,批判社會種種不公平現實的漫畫;同時亦是少數令人閱後會有伸延思考的漫畫。

日本行

Image
七天的東瀛之旅很快結束,我已經不記得這次是第幾次來日本。每一次到這裏的感覺也不同,每一次也會有一種新奇的感覺。由於這次是參加旅行團的關係,行程比較緊湊。有幸與多位朋友見面,大家相隔兩地,能在百忙之中舉杯暢談,談的雖然只是一般的生活瑣事,但已教我回味昔日大家相識的好時光。相聚時間愈短,更會學懂珍惜 曾經有一段日子對這個國度十分迷戀,打算前往留學數載,,但礙於需要照顧家人及經濟環境的限制下,最終打消念頭。加上已經出國留學過一次,沒理由再為滿足自己而再次令家人百上加斤吧。偶然來這裏玩玩,讓新鮮的感覺再一次滲進身體,不是更好嗎? 看見友人在網誌上的一句,「旅行是為離開,離開是為回來」,真的蠻有意思。

讀小學時,其中一句校訓這樣寫道:「讀書時讀書,遊戲時遊戲。」可惜的是,我從來沒有實踐。工作的時候,偶爾會想想自己的事;放假的時候,又會擔心工作方面有什麼遺留。那就注定無論工作或自身的事都搞不好。 大半年未有出門,心情沒半點緊張。從來不喜歡參加旅行團的我,竟然也會付錢參加一個十分熟悉的旅行團,為的只是省卻一點腦力安排行程。不過,出發前的晚上還要上課,旅行之後又有一個恐怖的Presentation,既沒有script也沒有PowerPoint.,還要來個「英語十分鐘」,我想飛出去。

塵埃落定

一切已成定局,我的任務也完成。曾說過要保護您直到永遠,最後也由別人承擔。被取代,只是遲早的事,但在得悉的那一剎那,心,真的很酸;只覺您的笑面漸漸模糊,要找尋昔日的笑臉,只可透過舊照片,因為我已經沒有逗您笑的本事。別人笑我傻,笑我痴,我得承認感情這回事是非理性的;值不值,只怕是每個人可付出的都不同。在此,又要為各方好友致歉,我的不濟,加添你們的麻煩。 現在的您,已經走出我的陰霾,坐著飛機,往海灘暢泳。 而我,也會疾走,奔向那快樂的泉源。 期望某一天,我們彼此都帶着笑容,為對方拍張照片。

918

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九月已經過了一大半。本想全心全意,把自己放在學習上,很多東西卻佔據了思緒。身邊的人和事,似近還遠,想找緊的,原來又不經意地溜走。看見友人疲憊的眼神,心想,是工作苦了你吧;再看另一位友人,同樣架起一對黑色眼圈,原來不如意的工作加上持續進修是何等的殘忍。 城市人,日夜工作,金錢以外,還有什麼?廣東人的「搵食」一點也沒錯,要吃飯,當然要掙錢,有了錢就可以做更多令自己快樂的事;錢可以解決的問題,更加不是問題。 其實幸運已經陪伴着我們,在沒有戰亂、飢荒、天災的國度裏,我們要學懂感恩,要感謝的,除了神,還有前人。 今天是918事變的75週年。

天才

不得不羨慕某些人,年紀輕輕已經大有作為。近年活躍於文化界、學界、政界及媒體的沈旭輝博士,就是這類令小弟封之為偶像的猛人。先後畢業於美英最高學府 (耶魯碩士、牛津博士),回港後身兼數職,而且每一份都是「厚職」。銜頭包括教授、發展經理、電台電視節目主持、專欄作家、副所長等等。筆者雖然未見其人,但從報章感受到他的修養極高,並沒有因為年少有為而扯高氣揚。最令筆者佩服的是他甚有抱負,決志要為香港政治出一份力。誠然,世界上有很多天才,但懂得回饋社會的實在不多。 在他的照片中,我看見一團由智慧及學問所化成的火。今年才二十八歲的他,肯定會大放異彩,把這片土地照得亮麗。

戀愛綜援

尋找一份真摰的愛情與一份理想的工作同樣艱難。正當你埋首苦幹時,才發現所做的工作根本不適合自己,你會萌生轉工的念頭。一段情,當發現已經和以往有所分別,甚至變質時,有人會選擇繼續待下去,就好像天天上班等下班般全無歸屬感,盼望有朝一日中六合彩;有人會到別處開拓一片新天地,希望明天會更好;亦會有人害怕愛情,從此絕跡情場。 當工作到某一階段時,人總會想突破一下,有時亦不禁慨嘆工作是為了什麼。社會上有一種叫「綜援」的東西,供沒有工作能力的人申請,用意是幫助他們解決燃眉之急。那沒有戀愛能力的人,又有沒有戀愛綜援?誰是那些那沒有戀愛能力的人?當中包括不善與人溝通、性格害羞,還有被愛情傷害過的可憐人。簡單來說就是那些渴望戀愛,但得不到的人。戀愛綜緩的宗旨是要重建「無戀愛者」的自信,加強他們與異性的溝通能力,透過各式訓練,「無戀愛者」的競爭力會一一加強,投入情場再不會是難事。社會固然有人會欺騙綜援,但筆者依然相信絕大部份申請人士都是別無選擇。戀愛綜緩的特色就是不保証參與者受惠,只是為他們「增值」,找尋真正的對象兼開花結果最後還是要靠自己。 以上看似癡人說夢,其實大有作為,一方面可以幫助那些「孤男寡女」脫離單身行列,還可創造商機。有些人說只要有朋友就足夠,但沒有愛情的人生就是不一樣,正如沒有工作過的人就不了解工作所帶來的滿足感,當然實際利益還包括─金錢。愛情的實際利益,就是找到一個可以同偕到老的伴侶,互相扶持。

911

911事件發生在5年前,猶記得當時仍在睡夢中的我,被家人從香港的來電吵醒。身處太平洋的一個寧靜小島,心情卻與眾多人一樣,都是錯愕、混亂。在餘下留學的日子,都沒有了那份豁然,反而感受到「最安全的地方一點也不安全」的道理。 2006年已經過了四份三,在這幾年,經歷了很多東西,人生觀也不知不覺地改變了。我驚怕自己會有什麼不測,所以都十分珍惜與朋友見面的機會。還有一樣學懂的,就是愛護身邊的人。 “Amplify Love, Dissipate Hate”成為了我的金句。

Cell / Self phone

Image
近日一項調查發現,有七成以上港人認為手提電話是不可缺少的物品。手提電話不僅與我們生活不可分割,更成為現代人與資訊網絡之間的一種重要載體。當我們忘記攜帶手機上街,頓時感覺渾身不自在;打開手機看看有沒有留言/短訊已經是指定動作。手提電話的催生好像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只要輕按一組號碼,無論對方身在何地,彈指之間或會聽到一把熟悉的聲音。但每當通話過後,總會有一份莫名其妙的失落。人與人溝通可愛之處在於四目交投,面上的表情會反映人的內心。就算科技進步至可以把人的影像即時以手機傳達,還是不能達到面對面的效果。這種手機,只適用於老闆找下屬,老婆找老公的不信任層次。 在手提電話未曾普及的年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只有透過信件及見面。在手機橫行的年代,很久沒有見面的朋友,通常只會以一通電話來解決,那幾句寒暄問候,把友誼進一步雪藏。再加上手機附設的MP3、上網、遊戲功能把本來孤獨的現代人更加個人化。手提電話,真的把我們拉近了嗎? 想見一位朋友/情人/同學/知己,還是親自見面比較好,因為那是真實的個體,而不是聽筒所發出的合成聲音。

死亡筆記

這是一個有關擁有控制生命能力少年的故事。一位攻讀法律的大學生,有感法律未能真正維護弱勢社羣,就在他意興闌珊之際,忽然在地上拾得一本寫着“Death Notes”的黑色記事簿。起初這位年青人認為那本記事簿只是一般簿子而已,他無聊地把電視上通緝犯的名字寫上,豈料第二日通緝犯離奇死亡。 經過反覆的測試,年青人終於了解使用筆記的種種方法,除了死亡時間之外,就連死因、死前行為也可透過筆記控制。筆記當中也有一些限制,例如需要知道目標的真實姓名及容貌。那是否改過名字就能避過一劫?筆記外還有一樣法寶可以透視人的真實姓名及壽命,換取的代價就是用自己餘下生命的一半時間交換。聰明的年青人當然不會上當。 年青人接過筆記後親眼目睹筆物主:死神。死神給予年青人的評價是:「你更像死神」。當一般人獲得特殊能力後,會變得狂妄,這年青人不但沒有刻意表現自己,繼續如常上課溫習,並且保持品學兼優的學生身份。但不知不覺間,全世界的通緝殺人在逃犯一下子離奇死亡,整個社會犯罪率都在急劇下降。坊間更出現「Kira」言論,深信一位有型之神利用極刑打擊罪惡。 各國警察認為事態嚴重,一位名叫L的神秘天才偵探以獨特的查案方式,嘗試揪出Kira的真身。故事最終發展成L與Kira之間的對決,Kira當然就是那位名叫夜神月的年青人。 「死亡筆記」故事吸引之處在於角色之間的矛盾,很多時候都是正邪難辨。從伸張正義變成十惡不赦或從心思慎密變成粗心大意,意想不到的橋段滿足了觀眾的期盼。不過筆者認為原著的漫畫比較耐看,有很多細節電影版中沒有詳細交代。再者,電影版的故事線只佔漫畫的四份一,及後還有更多角色在漫畫版出現。這個故事的主題令我聯想起美國漫畫中的Punisher,同樣以極端手段迫使罪犯屈服,不同的是夜神月不花氣力就可以把對頭人殺死。 「死亡筆記」雖然只出現在電影當中,但各國元首其實都擁有比筆記更厲害的武器。

愛作戰

被那些paratactic/hypotactic/participant/material processes等等等等的學術名詞攪得頭昏腦脹,看來還是要加把勁。依我看,其餘的299位同學想必大部份也不太明白洋教授在說什麼。但那份討論功課,還是要做。就連討論的題目也要花大半天去理解,同志仍需努力。

生命‧麵包

Image
在回家路上,讀畢馬博士的「他和她的歸途」,對人生忽發奇想。要認識生命,必先由認識死亡開始。人打從生下來的一刻,生命如漏斗般一點一滴地流失。生命的進程,就如一頓菜餚,每一道菜都代表生命的每一個片段。頭盤通常是湯或沙津之類,淡淡的味道為主菜引路,刺激食慾之餘更為主食打開匣子,彷如為精彩的生命打開一扇門。主菜就是整頓菜餚最受注目的一部份,那份六成半熟的紅肉佐以美酒,永遠也是上佳的配搭。生命最光輝的日子,莫過於那豪情暢飲,慾望在此刻得以滿足。 到了甜品,有食客認為是菜餚的全部,因為製造甜品比主菜更花心思。甜品,就如人生拼搏過後的獎品,那份甜在心的感覺,只有捱過苦才明白。餐飲放在最後,為的是要洗擦先前食物的味道。一杯沒加糖沒加奶的Espresso,成為人生的反思。 到了結賬的時間,有人會嫌太貴、物非所值;有人會大讚食物水準高,一定會再次光顧;有人也會吃「霸王餐」,一走了之。每個人的生命,最後都會有一張賬單,這並不代表甚麼,正如價錢高的並不一定水準高,價錢廉宜也可以物超所值;賬單,只是一種結束的方式。 結賬過後,環顧四周的夜色,再呻一下香煙,人生最快樂的時刻,莫過於此。

九月一日開學日

每年九月一日,總會令人聯想起開學日。莘莘學子背起書包時既興奮又沉重,興奮是因為可與久違了的同學見面,沉重是因為課本和功課都太重。還記得剛進幼稚園的時候,身旁的哥兒們都淚如雨下,畢竟這是人生頭一次正正式式與熟悉的人分離,進入一個陌生的社交圈,徬徨與驚恐是合理的反應。 到了小學,有了幾年的社交經驗,情況會有所改善。在家人及庸人的照顧下,小學生活還是無憂無慮。進入中學,又是另一番滋味,中學是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之間的一個轉接點。受制於教育制度,中學似乎是人生成功與否的一個分水嶺。 入讀大學,是大部人青年人的夢想,也是一條較康莊的出路。在大學的數年,將會得到一份足以令你終身受用的特別經驗。從公開考試中脫穎而出,奮而成為「天之驕子」;從那份受保護、受照顧到獨立思考,所有東西自己負責的階段確實需要時間適應。大學畢業之後,有人會選擇繼續進修,有人會立即進入社會「搵真銀」。姑勿論如何,我們學習的時間並沒有真正停下來,只是方式及內容轉換了。 當年手挽着媽媽上學的小孩,幾十年後的今天,為自己的兒女背上書包,手挽着手一起上學去。

愛得太遲

「日夜做 見爸爸 剛好想呻 卻霎眼 看出他 多了皺紋 而他的蒼老感 是從來未覺 太內疚擔心 最心痛是 愛是太遲 有些心意 不可等某個日子 盲目地發奮 忙忙忙其實自私 夢中也習慣 有壓力要我得志 縱不信運 你不過是人 理想很遠 愛於咫尺卻在等 來日別操心 趁你有能力開心 世界有太多東西發生 不要等到天上俯瞰」 剛走出生離死別之地,再聽這首歌,很有感覺,珍惜眼前人。

男人之苦

以下是一篇無聊攪笑文章,如果閣下是「男女平等」主義者,請不要看下去。 做男人,的確很辛苦。在外面要應付沈重工作之餘,回到家裏還要受女伴們的投訴,以下是男士們經常被控訴的七宗罪: 第一宗罪「大男人」 女人的控訴:最吃不消的是你們的大男人性格,經常自把自為,認為自己的一言一語就是聖旨,把我們當成奴婢般看待,什麼三從四德,相夫教子,天啊,我們已經能經濟獨立,不用看你們的面色,你們還是乖乖留在家裏看寶寶吧。 男人的自辯:大男人只是應你們的要求強裝出來的,你們說要有安全感、希望受到照顧,難到我們不想嗎?我們真的不介意所有東西由你作主,甚至留在家裏看寶寶,只要你給家用。 第二宗罪「小男人」 女人的控訴:不當大男人,也不必做小男人吧。婆婆媽媽,為了一個幾毫去格價,和師奶有何分別,你們的男子氣概跑到哪裡去了? 男人的自辯:這叫精打細算,都是從你們身上學來的,為了不浪費一分一毫及有足夠的錢去供養你們,我們的男子氣概早就不見了。 第三宗罪「不夠細心」 女人的控訴:賺錢養家是重要,但也不是連我們的相識紀念日也忘了吧? 男人的自辯:自我們相識之後,需要紀念的日子真的數不淸,相識紀念日固然重要,但哪些第一次拖手紀念日、第一次接吻紀念日、第一次看哪一套電影,還有你爸媽姑姐表兄弟的生日…你以為我腦內有200gb硬盤嗎?我不是忘了我們的相識紀念日,只是想給你一個驚喜。 第四宗罪「悶」 女人的控訴:驚喜?又是一打紅玫瑰兼燭光晚餐,究竟你有没有認真地想一想? 男人的自辯:和你哪麼多年,坦白說,我所有的招數已經用盡了。難到我要在你面前表演一套「歡樂今宵」或「歡樂滿東華」嗎? 第五宗罪「目及女」 女人的控訴:我想你很不滿意吧,怪不得你經常在街上「目及」那些穿小背心的青春少艾了。依我看,哪些標題「xxx外賣送大奶」、「爆胸女星名單」的八掛雜誌都是為你們這些臭男人而設吧! 男人的自辯:眼睛是用來看的,就算你長得像李嘉欣一樣也會有看厭的一天(何況你一點也不像),我們這樣做只是滿足一下自己的幻想吧。你們不是一様嗎?看見吳彥祖、池真煕也激動得尖叫流淚啊,哪些八掛雜誌的忠實讀者都是你們這些婆娘,我們已經比較含蓄,只是看看封面罷了。 第六宗罪「玩物喪志」 女人的控訴:夠了夠了,我們只是買些雜誌來消閒,你們卻常常花錢在什麼Hi-Fi、相機、汽車、figure等無聊東西。活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你們究竟何時才學懂節儉做人?

心靈歸處

這晚踢過足球,獨自乘地下鐵回家。看見一張張陌生的面孔,感覺相當詭異,彷彿自己是一個遊人。列車到了中環尾站,我看見玻璃窗上的倒影,發現歲月真的在面上留下了烙印,還多了幾份蒼涼。甫出車站,看見一群又一群的派對動物,低胸、高跟鞋、鴨舌帽在煙圈的襯托下是何等猙獰,星期六的晚上是他們覓食的最好時機,蘭桂芳是他們的戰場。 走到扶手電梯,繼續上路。在整理自己的思緒同時,害怕孤寂還是沉醉自由,一時間自己也攪不清楚。電梯的轉動聲、老外的叫囂聲,把我推到目的地,終於回到家中,我的心靈歸處。

靈魂之窗

母親近日到診所驗眼,發現患上了白內障。可幸的是只要動一個小小的手術就可以回復正常,過程也不過30分鐘。對於眼部手術,我的感覺是相當可怕。友人C早年因視網膜脫落而要接受激光手術,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把激光直接射入眼內,他說沒有半點痛,但卻嗅到一陣燒焦的味道。(後來他很久沒有燒烤) 嬰孩時的我也險些變盲,有一次由於睡床沒有扣緊,我把頭撞到了玻璃桌上並傷及眼角。根據家人的描述,那次傷口深至見骨,更為我的眼角增加了一道半吋長的疤痕。依稀記得由於當時年紀太少,做縫合手術是不能用麻醉藥,對一個只有幾歲大的小孩來說,應該會很痛。醫生說如果傷口再移多一兩公分,恐怕要變成「獨眼龍」。 那些付錢以激光改善視力的手術,我死也不會做。 註:媽媽星期一要動手術,祝她早日康復。

好言相勸

友人J在網誌上發表了文章,對我處理感情的方式十分不滿。友人B聽過我的故事不下數十次,結論也是勉強無幸福,質疑我究竟是因為害怕寂寞還是別有內情。有數面之緣的F更加一語道破,留戀過去風景是無補於事,還是快快到下一個景點體會。 我知道自己那份任性執著會令旁人擔心,要走出困窘,真的需要多一點時間。感情這回事是需要時間去消化,殘留昔日的回憶只是一個藉口而已。在離別之後,本來已經非常樂天的H,在朋友的包圍下特別美麗,笑容比之前更加燦爛,H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作為一個旁觀者,我也得到了最大的欣慰。 現在的我,少了一份自信,但仍會勇往直前。H的朋友曾一度懷疑我有精神病,我想任何一個人沒有了心愛的東西,神不守舍一陣子是正常的吧。 在此,要向為我擔心、流淚的人說句對不起,沒有你們的好言相勸,我也撐不下去。縱然會有人對我不屑一看或嗤之以鼻,畢竟我無法取悅世界上任何一個人。

身體‧木棍‧刀‧槍

老爹說了一個很攪笑的比喻,他說讀過大學的人就好像練過功夫,讀了個M.A.就加送一條木棍。讀完M.Phil,就會有一把刀,再讀完博士就等如有一把槍。但懂武功的人通常自以為是,比不懂武功更易受襲。有木棍有刀又可能把自己弄傷,最危險當然是擁有手槍的人,隨時伏屍街頭也是家常便飯。 但生活在一個治安不太好的環境下,多點東西在身上也無妨。武功高強再加上有效的武器,天下我有。

灰濛濛的星期天

灰濛濛的星期天,讓我想起一個故事。那年,男孩與女孩慶祝生日,不知怎的,男孩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並把女孩弄哭了。第二年的同一天,換了人物地點,這次女孩玩得十分高興,男孩則獨自躲在家中,欲哭無淚,回憶着以往的一點一滴。 兩個人走在一起,是幸運之神的眷顧,抑或是上天故意玩弄,只怕祗有當事人才知曉。人與人之間的承諾,在一瞬間蕩然無存,眼前的一切,才是最真實,最值得探索。 換上另一個人把臂同遊,由第一身變成第三身的當然不好受,可以做的卻只有接受。苦苦纏擾令自己和他人同樣受苦,說忘記只是空談卻又做不到。情深的人往往是容易受到傷害。 不要問我故事中的男孩是誰,因為我也不知道。

李氏王朝

Image
當閣下每天所閱讀的報紙、所用的電話網絡供應商、所吃的冰鮮豬肉,甚至如廁所用的馬桶通通都是由一人提供,會否覺得一切生活彷彿被一位有型之「神」所操控? 一位隻身來港身無長物的潮州好漢,從工廠工人變成地產大王,再由特區首富擠身全球富豪榜,一段段足以拍成電影的經歷,我想他本人想也沒想過。正當我們還執著他的身家需要由幾百位核數師核對,為何今時今日他還要這樣愛拼?我想除了金錢權力外,還有一份滿足感。當全香港七百萬人都羨慕你並以你為目標的時候,那份動力就會源源不絕湧進。情況就有如《功夫》內的火雲邪神醉心天下第一要不停找高手過招。不同的是超人結局比火雲邪神好得多。 經常有人說:「如果我係李超人個仔就好」。但想深一層,當他的兒子既要力爭上游,又要在父親面前爭取表現,那份壓力是非一般人能承受。我們還是乖乖做回一個踏實的打工仔,或許有一天閣下會變成超人。

無聊的一天

營營役役的一天,你悶了沒有?還記得第一天上斑在上司的一份文件上看到一行「一個悶熱的八月」,不知不覺的就在這裏待了三年零八個月。面對空談的理想,我要如何取捨?

可愛女人

怎樣才可以成為可愛女人?那要視乎在男人抑或女人的角度看。在女人眼中,哪些長得白白胖胖、整天笑嘻嘻、對別人批評不當一回事的就是可愛女人。當然最重要是對她其他女人沒有構成威脅。而男人心目中對可愛女人的定義似乎又不一樣,她們必須要漂亮動人,對男人亦要千依百順,體貼服從。男人其中一句至理名言,「蠢女人永遠是最可愛的」,說穿了就是男人作決定時,女人不要多加意見,這成為了男人眼中可愛女人的首要條件。 那末,當可愛女人有沒有好處?當然有,看閣下是男人或女人眼中的可愛女人。男人那方的得到的除了是物質享受外,疼愛就是最大的得着。成為女人眼中的可愛女人,受同性的信任就是最大的禮物。可愛與不可愛只是一線之差,外表討好的,內心不一定可愛;外表平凡,性格可能會令人喜出望外。有沒有可能同時成為兩性心目中的可愛女人?筆者認為這充滿着二元對立的關係,因為彼此對「可愛女人」的定義可謂截然不同。 其實做人要面面俱圓相當困難,何妨成為別人心目中的可愛女人,倒不如愛自己及身邊的人多一些,自然可愛一點。

愛黃金

Image
近日行經玩具店,發現兒時最愛的卡通「黃金戰士」再次推出改良版超合金,想也沒想立即乖乖地掏出大牛把他帶回家。還記得第一次接觸「黃金俠」應是上小學之前,那時居於外公外婆的家裡,下午的兒童節目正好播放著「黃金戰士」。有一天不知何故發起高燒來,吃過藥後立即昏昏欲睡,醒來的時候「黃金戰士」已經做完了。當年錄影機還末流行,不知如何是好的我只有哭哭鬧鬧。就在清醒與模糊之間,赫然發然一件金光閃閃的小東西在眼前幌動,原來剛下班的爸爸帶了一盒「黃金俠」模型給我這個野蠻孩子。 手中棒著黃金俠,看見的是一份如黃金般的親情。

日本現代化物語

Image
日本是一個相當現代化的國家,無論在民用科技、生活應用等多方面都處於帶領世界潮流的位置。就算連一些平平無奇的產品如便當、汽水等,經日本人悉心包裝後都會變成另一種令人趨之若鶩的新奇玩意。但這個國家在為什麼能夠把別人認為毫不起眼的東西轉化為大家爭相採購的瑰寶?日本人究竟是怎麼樣的人?這個民族的發展過程是如何?「日本現代化物語」一書未必可以解答以上問題,卻可以提供不少參考資料。 日本文化在明治時期之前是以中國為藍本,但在甲午戰爭後,日人認為中國的文化已經沒有可取和值得學習的地方,轉而投向學習歐洲各國文化,日人主要以德國、英國和荷蘭為學習對象,崇洋的心態亦漸漸萌芽。日本就在那時開始引入大量的西方科技如電話、汽車、洋燈、鐘錶等。可惜這些都是表面的西洋文化,而且普遍程度只限於上流社會。為了徹底吸納西方文化的精粹,一些大型公共設施如郵局、圖書館、電台廣播隨後亦相繼引入。當然,在設立這些服務機構時會遇上一定程度的阻滯,主要是因為人們初次接觸時會顯得不知所措或不明白該項服務的用途。如初推行郵遞服務時,有些人誤把郵箱作為小解之用,又有一些人把現金和信件包在一起直接郵遞。這些事例都反映出當時日本人的文化和西方尚有一段距離。 書中除了提出很多有關明治時代引入的新文化、新科技外,亦講解了很多日本獨有的文化如藝妓、相撲、泡溫泉、賞櫻等的來源。此書特別之處在於每一篇的介紹都只有兩頁,但覆蓋了最重要範圍,可謂點到即止。除了介紹一些傳統的禮節文化外,作者更揀選了一些有趣並與日本人生活息息相關的課題如年終獎金、睡眠時間作為討論的對象,使外國的讀者可以從日本人的角度認識日本人。作者亦喜歡在文章的開始部分加插一些獨特的描述,或從其他書籍引述一些和該題目有關的句子,使文章看來更有說服力但又不至於沈悶乏味。再加上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幅生動的插圖,使讀者更能即時聯想到作者要帶出的重點,做到圖畫與文字互補長短之效果。 總的來說,「日本現代化物語」是一本集合了多方面有關日本的資料集。讀者可以了解此書為一本認識日本近代歷史的參考書,亦可以當它是一本認識日本人的入門讀物,當然,把它理解為一本消閒書亦無不可。姑勿論如何看待此書,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日本人確實加深了認知。

東京‧巴比倫

Image
無印良品、SONY、歌舞伎町、子彈火車…… 這些名字,在香港人的心目中可謂耳熟能詳,尤其年青的一代更加是不會陌生。香港人對日本文化的熱衷程度,已經超越了自己固有的文化(即中國文化)。日本文化所影響的層面已不僅在衣、食、住、行中出現,就連我們的思想與行為,很多時都充斥着大和民族的思緒。有不少人還處處模仿着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及節奏,這種極端的「親日」做法是否恰當,就要看當事人怎樣去衡量。《東京‧巴比倫》一書就是一位極度崇尚日本文化的台灣作家曾志成(自封為哈日族)在東京「遊學」時的所見所聞及對日本社會的種種所作出的不同見解。 此書收錄了作者觀察東京街頭與流行文化現象的六十五篇文章,當中絕大部分都是以時、地、人作為背景。作者毅然放下在台灣的發展機會,硬著頭皮向父母拿錢到日本「學日語」,為的只是實現自己多年來的夢想─在日本居住,感受當地的氣息。作者認為單靠一兩次的豪華旅行團,對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作用不大,所遇見的只是一些很表面的東西。要深入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必須在該國住上一段日子,並加以細心觀察,方能略知一二。 要了解日本,最理想的地方是從東京開始。東京是一個容納了不同文化、種族的大都會。透過此書,讀者不單能體會日本的前線文化,更可以了解在日本的外國人如何理解日本。書內提到在日本居住的外國人不外乎數類,一‧為了賺錢而暫居,二‧為了較舒適的生活環境,三‧求學,四‧以求學為名,實為賺錢,五‧不惜一切,尋求日本文化的真締。書中有數篇文章以日本色情事業為背景,剖析了外國人為了在短時間內賺取可觀的金錢,除了要出賣自己的肉體外,很多時還要犧牲自己和民族的尊嚴,受盡百般凌辱來討好客人。作者亦提到居住在日本的外國人,尤其是亞洲人,製造了不少社會問題,如外國黑幫侵吞各個行業、非法居留、罪案率遞增等等。 作者除了探討東京人與在東京的外國人之間的關係而衍生出來的文化衝擊外,更向讀者講及以優秀科技掛帥的日本所出現的怪異現象。書中提到現代的電器及電子產品逐漸趨向於個人化,作者把此現象名為「携帶時代」。在日本,不論男女老幼,手提電話已經成為城市人不可缺少的隨身用品。手提電話除了是重要的通訊工具外,亦為用者帶來「自娛」的功用,任何最新的資訊,只要透過手電便可一一下載。諷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沒有因為通訊的發達拉近,反過來愈來愈疏遠,世界變得冷漠。 「哈日」是近年興起得頗快的名詞,它所包含的不僅是單純盲

放榜

每逢會考放榜時,電視機的新聞報導總是喜歡訪問十優的狀元的讀書心得,那邊廂鏡頭又會捕捉成績不如意的落淚會考生,刻意營造一個強烈對比。與此同時,某某高官或名人藝人又會說着「考得好自然值得恭喜,考得不好不要灰心」的硬道理。 說實的,在香港這個充斥著霸權主義的功利社會,成績好真的可以「快人一步,理想達到」。會考就是香港年青人踏足社會時的第一張成績表,成績好壞很大程度上已經把一個人的前途定形。當然有人不認同這種武斷說法,深信行行出狀元。當大部份大學畢業生都只是一萬幾千月入,試問又有幾多中五畢業生可以月入十萬?每年放榜我都會回想當年的境況,那種不知所措,徬徨驚恐的心態至今仍歷歷在目。沒有家人的支持,我不敢想像當時如何面對。要一個十多歲的小伙子在升學與就業之間的十字路口選擇方向,那份憂心忡忡只有過來人才明白。 人生路途遙遠,要經歷的考試接踵而來,有起有跌就是人生的真諦。因此我們要懂得控制情緒,思考自己的過失。

千人宴

這個博客成立了不過一個月,居然有超過一千次點擊(雖然筆者自己也點擊不少),心裡感激上過來的朋友,無論與你們相識與否。你們肯花時間上這個「費吹」網,給予我很大的鼓勵。起初建立這博客希望分享一些個人所見所聞,及後竟然得到眾人回覆,自然喜出望外。今後,你們將會是我的動力能源。

偉大發明

如果世界上有一樣發明供你選擇,你會選哈利波特的隱形斗篷、齊天大聖的筋斗雲,還是多拉A夢的時光機?我會選時光機,原因是可以抓住一瞬即逝的美好時光。 面對驚鴻一瞥的狀況,我們促手無策,只有透過回憶才可以重拾昨天的時光。時光機的出現,可以把一幕幕差丁點兒被遺忘的記憶再一次呈現眼前。當然,使用時光機的法則是不能從中改變歷史,歷史慨有它本身的定律,絕不能因為個人或團體利益而強行改變。那末,一些歷史慘案是否可以利用時光機來解決呢?答案是絕對不可能,因為每一件歷史事件都是環環相扣,對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歷史的發生是由多種因素構成,改變歷史就等如改變人類的進路。 時光機恰好給予我們一個學習歷史的好機會,為解之不盡的歷史奇案提供線索;同時,滿足我們對往事的迷思。很多時候,回憶會被我們化成一種良好感覺的體驗,誠如斑雅明說過:「回憶是美好的」。理學太斗愛因斯坦認為時空交錯在科學的角度是不可行的。但假以時日,有誰又能保證有一天我們能夠穿越時空? 在沒有時光機的現在,我們唯一可以回到過去的方法就只有透過舊照片、錄像甚至走進博物館一趟懷緬一番。時光機,只有大雄才有機會用到。

Image
望着一幅幅舊照片,是灰色的, 天空仍然是藍色的。 路途雖遠,仍然要徑自走着。

忘了時間的鐘

周星馳在電影《少林足球》有這樣的一句話:「快樂的時間過得特別快,又係時間講拜拜。」快樂的時間總是短暫,沒有人會嫌多。工作的時間總是太長,一天起碼有三份一或以上的時間是工作,扣除睡眠時間,餘下來的就只有繆繆數小時。 要令這幾小時變得快樂,當中所下的功夫是少不了。絕大部份的人都會選擇做自己喜歡的東西,令自己暢快一點。 曾經有一首流行曲叫忘了時間的鐘,有人會覺得歌名很浪漫,我則認為忘了時間的鐘=壞了的鐘,要換上一個新的。 我寧願做一個忘記過去的人。

菊花與刀

Image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軍民全體總動員爭相為國家服務,為了進一步了解敵人,人類學家響應政府號召,對敵方民族做了多項研究,日本首當其衝成為被研究的對象之一。《菊花與刀》便是美國人類學家首度對日本進行研究所得的成果。因為戰爭緣故,作者潘乃德並無機會做任何田野調查,只是憑著二手資料撰成這書,結果這書成了日本研究的經典之作。潘乃德的學術功力,由此可見一斑。 此書花了很多篇幅去討論日本人的倫理體系及家庭觀,包括「忠」、「孝」、「義務」、「人情」、「義理」這些事情。這本書將日本文化特徵及民族性格進行深入的剖析,及以西方文化為比較的對象。作者先從日本人性格的二元性出發,繼而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分析了日本人的行為模式及意識形態。她指出:「菊花與大刀都是構成日本民族性的一部分。日本民族無與倫比兼具了下列各種性格:好戰而祥和、黷武而好美、傲慢而尚禮、呆板而善變、馴服而倔強、忠貞而叛逆、勇敢而懦弱、保守而喜新。」這正是對大和民族內在分裂及矛盾性格最簡捷而準確的描述。作者涉獵甚廣,且概括力強,書中亦加插不少逸聞,大大提高了可讀性。這書的觀點至今在日本文化研究領域仍具有相當大的影響。 「義理」到底是什麼?跟中國的「人情」、西方的「義務」又有什麼微妙的差別?這些問題都可以透過書內尋找答案。儘管書內大部分的依據都是從二手資料中加以分析所得出,作者所描述的日本文化和現代人類學家所探究的理念大抵相同。雖然作者只披露了日本文化的特殊性而忽略了對日本文化及思想的深層分析;但從對日本文化研究的整體情況來看,作者的結論不僅有助研究日本文化,亦增添了西方學者研究東方文化的興趣,加強了東西方的學術交流。 總而言之,《菊花與刀》以科學考察和經驗分析為依據,確立了戰後文化人類學中有關文化模式研究的經典範例。日本社會充滿了正負兩面的特性,許多傳統的社會和文化雖然歷經歲月磨洗,卻依然得以保存下來,並演變成為日本人生活習俗和精神修養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戰後,美國大幅度改造了日本社會的政治系統和運作方式,卻依然沒有挪動“天皇制”這個最大的舊社會標誌,不過日本還是藉此獲得前所未有的進步,擺脫窘境。看來要了解日本整個民族文化,必先要了解日本人的求變但又不會失去自我的精神。 (註:老爹剛上了港台的《百年留學》,講述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我也湊湊熱鬧,把舊作上載,雖然以上的都只是皮毛,但此乃小弟研究日本的重要經

樂園的背後

Image
作為在華人社區開設的首個迪士尼樂園,給我的印象是一個欠缺人情味、賺錢至上的偽樂園。原因不是那地方太少、機動遊戲不足,而是那裡根本就沒有一絲的夢幻氣息。在迪士尼工作的前線員工,都是些10來20歲的小伙子。天天面對相同的刻板工作,縱使米奇老鼠如何吸引,面上的笑容也會一天一天減去。一位在該樂園任臨時工的朋友透露,在那兒工作的辛酸是你無法想像的。加上管理層對員工要求苛刻,在那裡工作的人都不開心,又怎能感染一心到場尋夢的遊人?反之,一位曾在「土炮」海洋公園工作過的友人說,雖然工作辛苦,但同事之間的關係相當密切,上司與下屬的關係亦非常融洽。這說明為什麼海洋公園的入場人數年年上升,靠的不是金錢堆砌的城堡,是一份社會久違了的人情味。 樂園派發的地圖印了一些顧客須知,其中有一段頗令人不惑。那段的大意是旨迪士尼並不會負責顧客的任何損失,即使是迪士尼的疏忽所導致。我還是首次聽到有那麼無理的約章,如果有遊人不慎被迪士尼的員工撞毀相機,樂園可以因這條約章而不必賠償。迪士尼果真是一個王國,一個獨裁得令人窒息的王國。米奇老鼠,無論多可愛,也始終是一隻老鼠。

情義兩心堅

Image
楊過與小龍女雖然都是小說的人物,但在金庸筆下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一對金童玉女。在什麼也講求效率的後社會,愛情亦變得即食。「我愛你一生不變」可以理解成「我愛,你一生不變」。現代愛情與經典當然相距甚遠,「至死不渝」在潮人眼下頓成笑柄。 神鵰俠侶主題曲內有這樣的一段: 「情若真 不必相見恨晚 見到一眼再不慨嘆」 情若真 不必驚怕聚散 變化轉眼也應見慣」 主題曲名叫情義兩心堅,楊過與小龍女,還是劉德華和陳玉蓮演得好看。

標語都市

Image
香港不知從何時已經變成一個充斥著標語的城市,這些標語無處不在。由地下鐵的「請先讓乘客落車」、衛生署的「水果蔬菜不可少,記得日日二加三」到夢幻王國的「去迪士尼要做足準備」,以上全部都是家母訓示式的標語,彷彿令人懷疑所有居住在香港的市民都是小孩子。更令人作舌的是,就連廁所這樣私人的空間,竟然會以兩文三語播放「如廁後,要洗手」;恐怕遲些還會推出一些「各位男士,小完便,記得dun,防發炎」等嚇人廣播。 究竟這些標語的用意是什麼?我們是否連上廁所也要人提點?筆者認為標語的出發點是好的,以香港為例,過往殖民地統治需要用一種精神手段用以教化被統治者的種種行為,標語正好是教育由農村社會步入現代社會的一撮人的最佳工具。這種模式,經過時間洗滌,理應已把需要灌輸的概念傳遞到受眾。誠如「清潔香港,人人有責」這類標語便深入民心,在亂拋垃圾前或者會想起這段說話並三思。可惜眼下的香港卻出現過多,甚至令人覺得煩擾兼囉嗦的標語。此舉不單令標語喪失獨有易記的功能,更會適得其反。標語的原意,就是要令讀者有一個深刻的印象,但有些東西不一定需要透過標語來表示。例如「過馬路,要小心」這近乎常識就不應經常掛在嘴邊。 標語的影響力之大無容置疑,如何善用標語而不濫用就是標語的藝術所在。刻下的特區政府,事無大少均以標語來表達。要提升市民的質素,教育似乎是唯一的辦法。利用標語只是眾多手法中的其中一項。筆者期望日後不會看見(或聽見)這「如廁後,要洗手」這類反智的標語。

朋友

Image
人愈大,朋友愈少。昔日一起追風逐夢,事無大少總哈哈大笑的一眾小伙子們,如今一聚頭總是寒暄幾句,談談個人近況,少了年輕時的熱情,卻多了幾分世故。一生人最要好的朋友,都是在求學時期結緣,可能是因為一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困在斗室內,彼此的感情就如此萌芽。那時與朋友見面的時間比家人來得還要多,而且總有談不完的話題。 人生最大的遺憾不是被朋友出賣,而是實實在在,永永遠遠的失去一個朋友。筆者在外求學期間,與一位澳門同學成為了朋友。雖談不上知己,但一星期都會見上好幾次。就在暑假的某天,賦閒在家的我與那位朋友在網上聊天。到了深夜,接到另一位友人的電話,說那位澳門朋友遇上交通事故不幸離世,起初還以為是惡作劇,但友人說時抽泣,並着我看看網上報紙。當我看到友人的名字,我整個人呆住,也不懂得如何反應。連續失眠數晚,午夜夢回,都會看見那朋友的影像。他去世的時侯,才剛滿十八歲。 工作數載,認識的人漸多。大部份都只能稱為工作伙伴,就是那些只會關心工作利益,對你個人私生活莫不關心的同事。筆者有幸跟幾個工作伙伴變成朋友,固中的感覺又是別有一番滋味,這可算是人生另一個段落吧。 「酒愈醇愈香,朋友愈舊愈好。」

愛情白開水

愛情就好像白開水,本身是無色無嗅。有人會喜歡熱,有人會喜歡冷。有人會一天依足醫生指示一天喝八杯水,有人卻一整天也不願喝一口。但人的生命裏就是不能缺少水份,正如不喜歡喝水的人也會愛喝可樂,啤酒,或其他飲料。愛情不局限於男女之間的傾慕,可以發生在親人、朋友等等。水就是生命之源,正如愛就是萬物的根本。沒有水,生命會枯竭;沒有愛,世界變得冷酷。喝水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為了解渴。被愛的感覺亦一樣,內心不為人知的孤獨之情可以因愛而溶解。水是維持生命的基本元素,愛則是平衡心理的圭臬。曾經有一間蒸餾水公司以「滴滴清純」作招徠,愛情又可否「滴滴清純」?「滴滴清純」的愛好像沒有缺點,但又是不是我們想要的?平淡的愛情是否比驚濤駭浪式的愛情來得好?正如我們喜歡一些有礦物質的水一般,有一些不同味道才吸引。誠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太多愛情對我們來說也不是好事。愛情這東西很難理解,如水一般有不同型態,你會喜歡那一種?

晚熟男孩

Image
女性友人說:「宜家啲男仔完全唔係路,二三十歲人仲鍾意儲埋啲咩聖鬥士呀、變型金剛咁。又睇埋咩Keroro軍曹,聽Twins。你問我地點揀得落手,同湊仔有咩分別……」 的確,20-30歲的香港男性,沒有20-30歲應有的風範。20歲理應積極裝備自己,為末來而奔走;25歲,開始有自己的事業,為成家立室做好準備;30歲,應該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並誕下孩子。但眼下的香港男性就好像永遠長不大,原因何在? 曾幾何時,有部分初出矛蘆的年輕人奉行「四仔主義」(車仔、屋仔、女仔、人仔),時至今日,要實現上述各項似乎困難非常。車跟樓已經成為奢侈品中的極品,一層新落成的樓宇動輒數百萬,試問一個月入不足2萬的年輕小伙子如何成家立室?而擇偶,固然與薪金沒有直接關係,但「拍拖」也得消費,有情飲水飽只能維持一段短時間,我們總要吃。當結婚推倒重來,生兒育女的時間表更加未能落實;或許你會說男人大丈夫,應該頂天立地,志在四方。畢竟「男兒有淚不輕彈」,在一大堆末知數當中,男孩能記托的,就只有那數百元的玩具模型。逃避當然不是辦法,只是一種暫緩的手段。 社會轉變之快,人的時間表亦會隨之而改變。過往中學畢業已足以在社會謀生,現在大學畢業還不夠,多一個碩士,甚至博士才夠競爭力。因此不是香港的男孩不成熟,而是整個「人生時間表」被拉長了,請女孩多給我們一點時間吧!

虛無

Image
這個世界原來很虛無,當你自覺擁有一些東西時,其實甭也沒有。「空洞洞的來,坦蕩蕩的走」是永恆不變的定律。我們一生所追求的、遇見的、擁有的、當離開之後,就會變成一無所有。名與利,人走後自然灰飛煙滅,名流青史這句話,為的是滿足生者的迷思。人生在世,追求的委實太多。年少時要一展抱負,誓言要幹一番事業;人到中年,大事似乎相距甚遠,只求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已經相當不錯;到了老年,無慾無求,只望孫兒快高長大,自己亦能安享晚年。心境隨年齡改變,想要的自然也會調節。或許有一天到了人生的盡頭,你會問自己幹了些什麼讓人感到驕傲,若閣下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或上過月球的宇航員自然會答得上。大部份都認為人生如果有Take 2,應該會更美好,至少可以嘗嘗未曾做過的事。但人生最可愛(或最討厭)之處,就是不能推倒從來,無論你喜不喜歡過去現在,歷史就是歷史,而你的人生是獨一無二的。 我們有幸被選中遊走這世界,就要好好把握,活在當下。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要咬緊牙關,雨後的陽光總是特別璀璨美麗。人總會為自己設想,因此要發達健康幸福一世是大家的夢想。天大地闊,人生渺小,面對人生,無奈的情況經常發生,我們可以做的,不是怨天尤人或厭世自盡;是要盡一切方法令自己開心,活在世上是一種福份。 人生有昐望做人就有動力,所以要買六合彩。

Image
花兒跟蜜蜂,永遠都是絕配。沒有花,蜜蜂就沒有食物;沒有蜜蜂,花也不能承傳。

從《生活的藝術》看藝術生活

Image
香港人近年真的很不快樂。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上班一族擔心工作朝不保夕,各大商户的營業額亦大幅下降,而政府的領導層似乎又無法為小市民提供一個妥善的解決方案,每次所謂的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都是把老掉牙的問題再三重複,打擊香港人的士氣之餘更令顓民對政府失去信心。現在,大部分人的生活只為求溫飽,生活的品質和快樂已離我們相當遙遠,甚至可以說是奢侈品。再加上近日非典型肺炎肆虐,笑臉埋藏於厚厚的口罩之下,快樂的感覺已經被湮沒得無影無踪,更枉論什麼高質素的人生。 雖然環境因素令我們暫時身處於不快樂的年代,但讀畢文壇大師(或幽默大師)林語堂所撰寫的《生活的藝術》一書後,我對快樂及追求高素質的生活又有另一番的體會。該書的主要目的是要將中國人陶情,達觀及懂得享受的處事方式發揚光大。隨此以外,作者還配以浪漫高雅的情調,向眾人娓娓道出了一個可供仿效的生活模式。這種豁達及悠然自得的生活模式,可以引申為「生活的美學」。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在現代混沌之中,仍可仿效及可行的生活哲學。林語堂在這本書的自序時寫道:「本書是一種私人的供狀,供認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經驗。」從作者的序來看,他的學問是廣博和有深度的,他要傳授的是一種我們所欠缺的生活態度。作為城市人,我們需要的正是這一種提升自身生活的思想導引。 全書總共有十四章,當中有些讀來比較枯燥無味,尤其以一些人性研究,人類的觀念等的題目,不是有太多讀者可以有耐性細嚼和一看而畢的。但其中有些文章,卻又十分生動有趣,讀後會令人回心微笑。好像第三章的「我們的動物情遺產」和第五章的「誰最會享受人生」等都可足以令讀者們眼界大開。我個人就最喜歡第五章,文中清晰交代了原來享受人生並不需要銀行户口裡好幾位數字的存款,也不需要精打細算的理財頭腦;要的只是一種輕鬆而不消極、實際而不世俗的生活信念,這種信念能讓我們實實在在地感受人生,深切熱烈地享受人生。 正如作者所說,「人是唯一在工作的動物」,我們的生活的質素高低很大程度上都是建基於我們在事業上的成就。不過,要得到快樂,不一定要靠豐裕的物質去支持,一種對生活的滿足態度就已經可以了,「浮生若夢,人生幾何」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簡單如咬一口夾肉麵包,穿著寬鬆的睡衣,以最舒服的姿勢躺在床上,聽清晨的鳥鳴並與大自然為伍,有了這種態度,生活中的樂趣俯拾皆是。用輕鬆實際的態度創作欣賞文學、繪畫和詩歌,藝術亦能成為快樂來源的一種,文化藝術

Image
開心時哭,傷心也哭。 相聚時哭,離別也哭。

Image
這陣子跟大學生一起工作,他們的嘴邊經常掛著一個「頹」字。「頹」,可以指馬馬虎虎、隨隨便便,亦即是廣東話的「求其」、「是旦」。前幾年經常聽到「hea」、「灰」等字眼,都是出於大學生和青少年的口中。研究流行用語的學者都認為這是曇花一現的語文現象,這些詞彙來得快,去得亦快,但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用語比較悲觀。流行語的成因跟社會的意識形態有莫大關係,面對前途的不穩定,香港學子當前所受到的壓力是前所末有,當中包括與內地同胞、外國回流的精英比較、還有老闆的「物非所值」言論。以往的天子門生,現今已淪為七八千元的廉價勞工。 畢竟,香港學子還是有其土生土長的優勢,靈活多變力求上進是我們的特質。真的期望大家不要妄自菲薄,不要再「頹」下去。

嗜煙的樂趣

Image
先旨聲明,筆者寫這篇文章並非慫恿鼓勵他人抽煙,只是認為抽煙這個習慣有其一定的吸引力。人們不昔以生命和金錢換取一刻的快感,這種不理性的非等價交換,只有吸煙者本身才能體會到箇中樂趣的愚昧行為,普遍程度至全世界,這個現象實在是值得我們加以探討。 究竟哪一吸一呼的動作會令人有多亢奮?當你幻想在一個夜欄人靜的晚上,方原百里什麼建築物也沒有的黃土高原上,閉上眼深深地吸一口,彷彿置身於銀河系繁星之上,腦內的煩憂頓時減半;但當你緩緩的噴出煙圈,又發現身處在真實的世界。那份空虛寂寞的loneliness,唯有透過那縷白煙才能被帶走。吸煙確實可以把人暫時抽離現實,就好像戰埸上的大兵們,在生死邊緣徘徊往往要抽一根煙來定一定神,也許正是這個道理。 在廣闊的神州大地,煙民比比皆是,吸煙的原因有很多,有部分人是為了脫離哪份對現實的不滿感,更可能是對社會控訴的一種態度,絕大部分可能只是出於無聊。吸煙很多時候是一種社交的手段,尤其在中國,向陌生人遞上一根菸,是友好的表現,因此稱為「敬煙」。老師給學生來一根,就是要你好好向他學習;商人之間洽談生意,一根菸就是打開金錢之門的鑰匙。不過對於不抽煙的人來說,抽煙的人是討厭兼面目可猙。他們認為抽煙的人都是三教九流的壞人,社會上的敗類,但原來很多文人雅士都是煙民,林語堂就是其一。 現在世界各地都致力提倡反吸煙,大多數的食肆及公眾場所都成為禁煙之地,煙民可以吸煙的地方愈來愈少。筆者有一個提議,煙草商應開發一種對人體無害的煙,令吸煙與不吸煙的人都可是取得平衡,當然,這只是筆者的天馬行空。

特首的錦鯉

Image
有幸在特首官邸進行了一次考古調查,那碩大的官邸,散發出一百五十多年前的英國茶香。由港督府、二戰時的總督府到現在的特首官邸,建築物名字換了,主人也由換洋人變了自家人,感覺截然不同。如今,錦鯉池的魚鯉躍龍門,主人也樂透了。

考古的迷思

Image
考古給你的印象是什麼?是否如《奪寶奇兵》或《盜墓者羅拉》般刺激?又或者如Discovery Channel中,考古學家一面拿着小掃子細心地發掘古墓,一面露出滿足的笑容?我可以告訴你,考古並不是你想像的那一回事。 首先,在香港當考古就有如天星碼頭的人力車伕,根本就是一個夕陽行業。導致這個原因是整個社會都沒有市場,更遑論接班人的培訓。其次,考古從業員並不如電視電影所描述般浪漫刺激(因此“神話”只可以電影裏出現)。在考古工地上,你很難分辨哪個是地盤工人,哪個是考古學家。由此可以引伸出考古的工作環境與地盤不徨多樣,沙塵滾滾令很多有志參予考古工作的人(尤其是女性)卻步。還有最重要的是,當考古的工資不高、工作時間長(回家後還要整理當日所發生的事)、體力要求高(經常攀山涉水,到一些了無人煙的地方),那末,考古確是一門吃力不討好的苦差。 畢竟,考古有其樂趣的一面。當發現古物的一剎那,與古人所用過的東西有了實實在在的接觸,並透過那微小的器具重構失落的歷史併圖,那份莫名其妙的興奮感覺,不能用金錢來衡量。黃土之下所埋藏的瑰寶多不勝數,考古學家們都抱着「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心態。你,準備好了沒有?

世界盃的男人 男人的世界盃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在一片熱鬧的氣氛下曲終人散。無論是那一國奪得殊榮,球員臉上的亢奮之情都盡現眼前;不論成敗,能踏足這舞台圓了很多球員的夢。世界盃壓根兒就是男性的產物,競逐世界盃就有如電影「黑社會」爭奪龍頭棍一樣,兩件東西都同樣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徵。世界盃固然沒有電影內血腥的殺人場面,但卻不乏教練破口大罵、球員互相推撞、侵犯別人等野蠻行為。當球員穿上代表自己國家的球衣,他們的生命彷彿不再屬於自己,而是代表國家的榮與辱。儘管一個國家如何窮困,甚至被標籤為第三世界,到了世界盃就是他們平反的好機會。 球場上內的二十二名球員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把球送進對方的龍門。而場內操生殺大權的球證,他的哨子不僅是強而有力的武器,手中的紅牌更令球員聞風喪膽,他的一舉一動成為賽事的關鍵。世界盃吸引之處在於男人在綠茵場上走動的英姿,肌肉的線條美表露無遺。那一連串的組織更加是扣人心弦,一傳一射都經過深思熟慮,像是場外教練在對奕。 男性是世界杯最大的消費群,就連平日不愛足球的男士也在世界盃期間湊湊熱鬧。在觀看足球的同時,我們會經常聽到「如果我射一定會入」之類的說話。這就充分表現出男性好勝愛面子的心理。世界盃之所以成為男性恩物基於足球代表了男性的「根」,那份速度、拼搏及運籌帷幄的技巧就正好說明為什麼女子足球不能普及起來。 世界盃的時間性令人在遺忘的邊緣重拾記憶。別了,施丹。

Flaneur

Image
放假兩天,當了一個flaneur。自問對斑雅明的漫遊理論一概不通;遊走,只不過是藉口。換個一種心態在一個熟悉的城市漫步,感覺卻有點陌生。路人接踵摩肩,行色匆匆,彼此對望但沒有交流的眼神接觸;此刻,我方發覺自己也是他們的一份子。只是,那天我換了個角色而已。

人生

Image
如果可以,我想重新開始。如果可以預知末來,我選擇把錯誤糾正。活了二十多個年頭,不如意的事總是蓋過了一切,我就是這樣一個悲觀的人。一個人,總得離開塵世,回望過去,總是有些東西值得懷緬,但過後又是一陣莫名其妙的空虛。夜欄人靜,點起一根菸,在那吐霧的瞬間,回想起昨日的點滴,原來只是一場玩笑。理想,已經拋到九霄雲外;現實,卻是歷歷在目。一個人走路,旁邊的風景多美麗,人生之快,莫過於此。 作為一個人,總是太過緊張自己的生活,是福是禍,要老天爺才可定斷。身邊的人只是這電影的配角,真正演出的只有自己。由編劇、監製以至茶水都是一手包辦,觀眾也得自己一人。

老豆

Image
相中人正是家父。 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位富爸爸。之所以這麼說,不是因為家境富有,而是他亳無保留地把最好的東西留給我和媽媽。小時候家裡環境不好,爸爸身兼七職。(對,是一份正職加六份兼職) 早上 晚上皆 講課;星期六、日也要到馬交授課,還有撰寫教科書及報紙副刊等等。最令人費解的是,他竟然還有時間兼讀博士。這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 這晚,我舊事重提,問他一個人怎可能同一時間處理這麼多事情,他茸茸頭說:「鬼叫冇錢,我唔做你食咩。」 爸爸,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