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December, 2006

A beautiful day

Image
那是一個迷人的景點,歷史與人們的交流,快樂與笑容在綻放,我愛上這地方。

煙民的權利

07年1月1日是新一年的開始,對煙民來說亦是一個難以接受的新開始。政府規定所有室內場所,包括辦公室、食肆、商場都不可吸煙,康民署轄下的二百多個公園亦不設吸煙區。換言之,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見一大群煙民,圍着垃圾桶抽煙的情景,當中不乏衣冠楚楚的上班族,有點象流浪漢生火取暖的樣子。煙民的尊嚴早已沒有了,形象卻再一次被踐踏。 抽煙絕對是一個損人不利己的行為,但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抽煙究竟是否可行?答案是香煙內的有害物質會殘留於空氣中,所以室內禁煙是有必要實施。正如大部份人認為香煙是「邪物」,為什麼政府不下令完全禁止販賣香煙?除了因為龐大的煙草稅之外,似乎沒有更好的理由。 這個年頭當一個煙民實在是一件慘事,不單要忍受旁人的白眼,就連找個地方舒舒服服抽根菸也不成,明年起更要像「過街老鼠」般鬼鬼祟祟地抽煙,我想煙民也應該有基本的權利吧。 不過即使如何爭取,煙民的利益也會被剝奪。那些煙草稅究竟有多少是用在煙民身上?煙民與不吸煙的人否共存?政府花不少金錢宣傳不要歧視愛滋病人,為什麼煙民卻被政府形容為「殺死小女孩雙親」的兇手?愛滋病與香煙那一樣比較恐怖?這一連串的問題我想不會有答案,為求免受不平等對待,1月1日起,還是當個不吸煙的人比較好,至少我是這樣想。

灣仔的衰落

要建構一個社會,必先由解構開始;要了解一個地區的文化,須分解該地區的文化意涵。香港作為一個中西文化混雜的地方,我們概保存了中國人傳統的「儒家」思想,同時在某方面亦接納了西方的開放理念。如要用一種飲品來形容香港,筆者認為「鴛鴦」最為合適。這杯富有中國式名字的飲料是奶茶與咖啡的混合體,湊拼出來的是一杯地地道道,只屬於香港人的飲料。一如香港文化,其寬大的包容性往往衍生出另一種獨特的文化。要體驗這份衝擊所帶來的新視野,筆者認為灣仔是一個不錯的代表。 就地理位置而言,灣仔處於金鐘與銅鑼灣之間,她沒有金鐘的哪份高昂政治氣派,又沒有銅鑼灣的哪份局促擠迫,她是一個自成一國的社區。灣仔的特色在於她代表了「新與舊」,你可以在這裏的「電腦中心」找到最新的電腦軟硬件,同時你又會發現全港最古老的郵政局仍在這裏。再加上這區富有特色的玩具街及喜帖街頓時令這區生色不少。最令外國人津津樂道的還是軒尼詩道一帶的酒吧,幾十年來不知有多少人找尋他們的Susie Wong,雖然現在大部分的Susie都變了菲藉人士,但都不乏捧場客,或者在外國人眼中菲律賓人跟中國人都是差不多。 從海傍伸延至會展,令人覺得灣仔是極具國際性;一年一度的書展,更加成為了代表灣仔,甚至整個香港文化界的一個重要項目。再看灣仔的地標 ─ 修頓球場,坐在旁邊的老人與場上競技的青年混在一起,構成一幅有趣的圖畫。這正好反映灣仔的多元文化。 坐着電車緩緩經過灣仔,你會發現昔日的景象已漸漸褪色,那些盛載着舊記億的建築物,已被時間慢慢吞噬。

35年的夢

胡鍾兩老,經過35載,終於圓了興辦一所大學的夢。他們的堅持,使樹人大學成為香港第一所四年制的私立大學,對於日後推動高等教育有重大的作用。最令人佩服的,就是胡鍾兩人無私的把自己畢生積蓄奉獻給教育。他們大可以舒舒服服過一些安穩的日子,但他們選擇把時間和金錢都獻上。鍾校長幾年前因中風導致行動不便,但她仍堅持天天上學處理日常事務,那份堅毅精神,是樹仁成功的原因。 筆者雖然不是樹仁的畢業生,但曾與樹仁學生一同共事。我對他們的印象是:務實、埋頭苦幹、少說話。像胡鍾兩老的熱心辦學人,比起那些動輒捐一千幾百億,為自己「發財立品、揚名立萬」的富豪親切可敬得多。

Eragon

一套不怎麼好看的電影,我們卻看得津津有味。 電影播完了,還有一段很長的路需要走,我,約定你。

馬交考古之旅

Image
上星期到了馬交一趟,半公私性質參觀位於黑沙灣的考古工地。考古工地參觀過不少,但在澳門還是頭一次。這次考察,除了可以一睹著名考古學家鄧聰教授對該遺址的詳盡分析,亦感慨澳門人對文化事業的那股熱誠。 澳門是一個充滿奇蹟的地方,一個只有五十萬人的「彈丸城市」,既有龐大娛樂博彩事業,又有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的世畀文化遺產。這個小地方比起我們千億打造的所謂「亞洲國際都會」更吸引,她的成功因素不單是銀彈政策,而是管理階層的視野及觸角。閒逛澳門的博物館,也許在內容設計、藏品數量及對史料闡述的仔細程度比不上香港,但那顆「心」及「人情味」比起港式千篇一律、單調乏味的展覽更引人入勝。澳門有很多博物館的主題都是以生活為出發點,文化事業的終極目標是要提高當地人對自身文化的認識,其次是把之擴展到遊客,令他們在短時間對異地文化有基本的認識,這正正是「以人為本」。 眼見中環天星碼頭已經被拆掉,有心人盡最後努力聲嘶力竭想保住僅有的回憶。但局長的「官臉」聲稱清拆鐘樓是經過各方面詳細諮詢,但那些諮詢委員會的產生過程卻令人懷疑是否具代表性。地產發展項目往往比文化事業重要,至少那些在位的是這樣想。我總不相信一個花幾十憶的西九龍文娛中心會比舊鐘樓來得吸引。一幢新落成的商業大廈可以為發展商帶來過千億的利潤,一幢充滿回憶的建築物拆掉的不只是一堆混凝土,而是大眾懷緬過去的心。

故事兩則

故事一: 有日,老和尚與小和尚行經一廟,看見一支旗桿。老和尚問:「究竟是旗幟在動,還是風在動呢?」小和尚答道:「是心在動。」 故事二: 肥 和尚與瘦和尚奉師父之命下山化緣,路過河邊,看見一女子渡河。女子問:「大師,我不想弄濕衣服,你們可否幫忙?」瘦和尚二話不說,把女子抱起過河。及後, 肥和尚說:「你呀,師父叫我們下山化緣,不是叫我們近女色,你這樣做真的不對。」瘦和尚笑着說:「我一早而把那女子放下,你還把她放在心裏?」

讀書有用乎?

電影「父子」中,父親周長勝說了一句話:「讀咁多書有咩用,搵到錢咪得。」聽了這句話之後,內心有一個疑問,讀書真義是為了什麼?有人說讀書是為了追求知識,為人類謀福,絕對不是為了名利;但這類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很可能只適用於「聖人」。試問如果所有大專院校的畢業生都沒有畢業證書,因為追求知識是不需要證明,看看還有沒有人上學?但諷刺的是通常書愈讀得多的人,所賺的錢不是愈多。我總覺得讀書的目的是多樣多變,提高生活質素是其一,為名為利的確也是讀書的心態,但拓闊一個人的視野感觀,我想比名利更為寶貴。其實,讀書只是追求知識的一種手段,吃喝玩樂也可以看成追求知識的一種,知識本身是無形,任何我們不熟悉東西透過學習而取得的新資訊,也可以視為知識。「書到用時方很少」和「書有未曾經我讀」成為了讀書的主要動力。不過家裏的讀書人說如果把「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改成「書無未曾經我讀,事有不可對人言」會很有氣魄,讀書人的頭腦,果然是令人捉摸不到。

「人生一瞬」讀後感

這是一部有關詹宏志先生的回憶錄,一本分享他個人經歷的讀物。詹先生從事文字工作,在出版界甚具名氣;同時也是一位資深旅行家,足跡走遍世界各地;最引人 入勝之處,是他對於食物的要求執著程度,與一位老饕無異。詹先生是實實在在的一位帶有濃厚文化氣息的「浪漫型享樂主義者」。 書中前半部記 述了作者孩童時的生活點滴,從國小到初中,如數家珍娓娓道出,父子關係更加成為該部分的骨幹。作者的父親是一位煤礦工程師,因此在家的日子甚少。雖然與父 親不能經常見面,『但仍然感覺到他的權威與存在,因為鄰居與卡車司機都以尊敬的口吻談及他,工人也會捎來他的近況與行蹤。』讀到這裏,我以為作者父親是那 類嚴肅苛刻、板著臉的傳統中國男人。實情是『父親倒不曾對我們疾言厲色,他永遠只是坐在炭爐旁,帶著微笑,默默抽著菸… 母親和照顧我們的三阿姨、七阿姨會變得比平常嚴厲,她們好像都怕父親生氣,一面斥喝我們的頑皮,一面用眼角偷偷瞄著父親的表情,但父親永遠只是莫測高深地 微笑著。』 作者對父親的敬畏,始終那份高不可攀的疑惑,既陌生遙遠卻又有點熟悉的感覺。在知識匱乏的年代,像詹父那樣高學歷的人才,一心 致力回饋社會,這種難得一見的專才,豈是一個小孩可以理解?作者孩童時的閱歷亦因此有別於一般人,尤其『當他﹝父親﹞在家的時候,來訪的客人也流露這樣的 不尋常,衣冠楚楚的客人講著優雅的日語,或者帶著各省口音的國語,或者是同詞不沾俚俗的古典台語,有些話題甚至提及遙遠而聞名的人稱以及某些無法想像的數 字,父親似乎也都能應對裕如,父親彷彿屬於另一個社交社會,和我們的平凡並未交集。』就是有個不平凡的父親,作者才會努力創造生活,追求知識,為自己的人 生製造更多不平凡的經歷。 書中的後半部比較輕鬆,作者大談他的旅遊經歷,筆觸細膩之處,往往令讀者神往。旅行期間總離不開吃飯,一頓美味 的菜餚,換來的不僅是口舌之間的滿足,而是會一份難忘的寶貴回憶。這份回憶就好像鎖在保險箱內那些發了霉的金銀珠寶,閒時拈來一抹,立刻回復昔日光輝。誠 如作者所說:『去到一地,匆忙之間要取其文化精美,博物館或許是一條接觸高級文化的途徑,餐廳美食卻是擷取一片民族靈魂的更好方法』,一個地方的食物,正 正反映出該個民族的特性。 作者對食物下了很大苦功鑽研,愛吃刺身的他仔細分析魚的種類,還利用日文字典把漢語的相對詞一一辨出,及後更把 這些詞再用英語對比一次,目的是為了更加了解那

一封信

寫於兩年前的一封信,現在讀來,又是一番滋味。 親愛的我: 我好嗎? 距離「三十而立」還有數年, 26 歲是一個特別的日子。畢業後正式投身社會工作,幾年來學懂世途險惡、事非黑白中的灰色地帶、做人面面俱圓的大道理。此刻不禁憧憬大學時代,飽食終日無所事事,假借學術之名胡混撈得學位的好日子。 現在的還有雄心壯志為自己的未來打併出一個天空,對於未來仍然有丁點期望。因為看見老闆的言行舉止,總覺得會比他更稱職。這當然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我仍然是一名可憐的低級職員。 發放薪金的日子總是歡天喜地,儲蓄可能對 26 歲的我來說可能沒有必要。寧願把微薄的薪金花在手機、 PDA 或卡拉 OK 上。朝九晚六後再晚七朝二的持續進修有如抗戰般慘烈,不時在上班時間躲入廁所偷睡片刻,為的不僅是一紙文憑,而是對校園生活的一份延續。 和另一半的關係似乎停滯不前,對於自己的前途一無所知,更枉論照顧他人一輩子。逛街看戲成為了拖延承諾的一種手段。對於社會政治,又有自己的一番見解。現在的我並不是什麼熱血青年,一些從工作裏所習得的小智慧令自己知道靜觀其變往往是最好的選擇。 26 歲永遠是一個值得懷念的日子,沒有顧累,目標卻模糊。 祝 生日快樂 寫於最後的一個 26 歲。

Team Hoyt

最近,網上流傳一段短片,片中一名中年男子推著一個行動不便的年輕人,他們原來正在參加三項鐵人賽。故事是這樣開始的,有天,父親與兒子觀看電視,看到一個介紹馬拉松的節目。老父問兒子:「看起來蠻好玩的,要不要試試看?」兒子默不作聲,只是對他做出一個笑臉;這亦是兒子唯一可以做的動作,因為兒子出生時時遭臍帶纏頸,導致全身癱瘓。 父親就是這樣跟兒子一同報名參加馬拉松,起初他們都遭到拒絕,主辦單位認為一個人參加還可以,要「推」另一個人跑幾十公里?說笑吧。但老父不甘心,把孩子放在輪椅上,邊推著兒子邊與其他參賽者一起作賽。奇怪的是,他們竟然比一些普通選手為快,就這樣,主辦單位接納他們的申請。他們參加過多次馬拉松,獲獎無數。後來更有人提議他們轉戰三項鐵人賽,這次老父用一艘橡皮艇拉兒子過河,上了岸後又把兒子安放在單車的特製坐位上,最後用回以前的方式完成賽事。就這樣,兩個人一條心,完成一場又一場的賽事。 有人問父親:「為何你不嘗試自己獨個兒跑,成績肯定比現在好。」他答道:「我參加比賽的目的是要讓兒子感受比賽的樂趣,在跑道上他真正成為一名選手。兒子不跟我一起,我是不會跑的。」兒子亦透過電腦向父親說:「我現在最想做的,就是推爸爸一次。」 這個故事延續了25載,他們走遍整個美國,至今已走了3770英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52rJd9GX10&NR

赤色十二月

二零零六年還剩下不足一個月,在這一年裡,究竟有沒有什麼突破?突破是沒有,人生的經歷倒豐富了不少。在這一年來遇過的人,都是令小弟獲益良多的前輩及朋友,不論新知舊雨,這年小弟真的給了你們很多麻煩。 每到年尾,電視台總會製作「一年大事回顧」之類的電視節目;自己每年也應做一個簡單的回顧,對比一下來年,感覺必定有趣。 今年是結婚年,單是飲喜酒的次數已經比前幾年的總和還要多,公司內竟有四位同事同時宣佈喜訊。每到一個婚宴,都會問什麼時候才到自己,原來男人也可以「恨娶」,要組織一個簡單的家,不是三時兩刻可以決定;要找一個伴已經難,要找一個可以共渡下半生的更難。誠如黃子華說:「結婚就好似買洗頭水咁,市面上大大話話都有幾十款,你要我一世人只用一隻牌子既洗頭水,起碼都試十隻八隻先啦」,所以結婚的人都是幸福的。 明年一定會更好。

玩具人生

Image
搜 集不同類型的玩具成了我不良嗜好之一。成年人購買玩具的心態主要是為彌補兒時的回憶,在物資短缺的年代,玩具實為奢侈品。而我購買玩具的原因,除了為追溯 過去的回憶外,我認為那些新推出的玩物無論在設計、包裝以至可玩性都比以往的更出色。那不僅是一件玩物,而是經過無數設計師心血綜合而成的藝術品。 我購買玩具也有「三不買」的原則,二手的不買、破爛的不買、價錢被推高的不買。我總覺得把玩新的玩具就有如駕駛新的汽車一樣,那股簇新的味道,令人振奮。不過限制購買玩具的數量成了我的煩惱,單是去年已「不知不覺」花了五位數字,今年情況好一點,是去年的一半。 在壓力底下,玩具成了我的心靈雞湯,把玩購進玩具的同時,我真正領略到什麼是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