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April, 2007

逛書店

Image
書店像是都市裏的避難所,那些舊式裝修始終和這城市有點格格不入。但當每次走進這個地方,什麼人聲車聲吵鬧聲都會一掃而空。那些最暢銷的某某名人語錄愛情小說永遠放在當眼位置,反而一些有質素內涵的書,像是犯了法般被放進一格格擠迫的書櫃內。那些名不經傳的書像在告訴你:「你是一個愛書識貨之人,快點把我帶走。」 逛書店最好的地方是免費,你喜歡待多久就多久。有時候約了人但時間未夠,書店就是最好的地方。在寸金尺土的香港,要辦一間書店就好像一場賭博。新舊書店的分別在於其格局,新式書店講的是行銷,總之時下最多人看的就放在最前;舊書店永遠有一套自己的風格,按店主的喜好自由搭配。大型與小型書店的分別在於價錢與顧客關係。小型書店除了價錢便宜外,與客人溝通都比大型書店要多。兩類書店各有特色,不同客戶有不同需要。但我們的都市連一個碼頭都容不下,書店會否一間一間的倒下去?

中環清明上河圖

踏上中環至半山的行人扶手電梯,仿如走進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當你目睹為遊客而設的中國式商店,你可以感受到Edward Said 所說的Orientalism。途經「蘇豪」,你會發覺洋人數目比本地人還要多,因為這是居港洋人的其中一個堡壘。 他們手持紅酒,口呷香煙,完全沉醉在於五光十色的洒吧當中。在人群中央,有一些以hip hop打扮的中國人,嚼着香口膠,“what’s up”身邊的朋友,他們似乎都有著re-cultural shock的特徵,放洋留學令他們迷失應有的文化身份,在這裏他們找到了自己。 另外一些懷有濃烈美國口音,但外貎很中國的混血兒或「二代」,他們的文化身份更加撲朔迷離。外國人統稱他們Asian American (可以是Canadian、Australian)、他們自稱為American Born Chinese (ABC/CBC)、我們叫他們做mix。他們當中有些以不懂中文為傲,有時以半咸半淡的廣東話説:「我識聽唔識講」,意思就是叫你別要在我背後講壞話。這類人在這個社區找回了自己,同時自覺高人一等。 最可憐的還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一句說話內夾雜了中英文,但要他們以整句英文說出來文法上又未必正確。似乎我們還停留在「多說幾個英文字會高人一等」及「討好外國人」的愚昧階段。 扶手電梯的盡頭展示社會的另一面。半山與上層扯上關係,居住在這裏的人都非富則貴,這裏是他們彰顯成就、享受成果的地方;半山是他們確認身份的手段,扶手電梯是他們通往真實社會的路。扶手電梯的上落部分構成一個有趣畫面,上山客與下山人察肩而過,形成強烈對比,幸好我只是一個過客。

新玩物

Image
某日行經玩具店看見最新推出Keroro食玩,二話不說就把它帶回家。這套食玩特別之處在於每個小部都可獨立變形,更可合體成為巨型Keroro。喜歡Keroro的朋友一定不可錯過。

天堂的微笑

感激大家的安慰,外婆是個樂天知命的人,相信必是含笑而終。 生老病死是一個人必經的階段,人生最微妙的地方就是「來也空空,去也空空」。 百萬富翁與一貧如洗到最後都是君體相同。人愈大,身邊的人會愈來愈少,但彼此的關係加深了。 還是那一句,珍惜眼前人,因為那一面可能是最後的。

上善如水

Image
喜歡喝日本清酒,一小口呷下去的感覺充滿淡淡的米香。日本清酒對比其他酒較易入口,沒有刺喉的感覺。與別的酒不同,清酒愈新鮮愈好,最多只能放一年,放久了味道會變壞。還有一樣較特別的是日本酒用來佐以日式燒肉簡直是絕配,濃濃炙口的和式燒肉被酒香沖涮,那種口感是別的飲料比不上。啤酒的味太濃,紅酒只適宜配紅肉,只有清酒才能把燒肉的香味完散發出來。當然用清酒來送刺身也不錯,因為除了口感之外,實際上酒精可以把刺身上的細菌消除,光是靠青芥是不夠的。 買了一瓶「上善如水」,價錢不貴,約80元。口感比「菊正宗」稍遜但還是值得一試。

旺角的移動城堡

旺角的朗豪坊,就有如電影「哈爾的移動城堡」一樣,屹立在一個不屬於它的地方內。走進這個咖啡色的龐然大物裏,你會發現同樣的商舖出現在觀塘的apm、九龍塘的又一城、金鐘的太古廣場等等等等。原來香港大部分商場都有如「倒模」一樣,原出一轍。沒有個性之餘仿佛像一座座懂得移動的城堡在不同社區上浮現。這個詭異的現象,都是拜以「全球化」作為包裝的霸權主義所賜。 進入這些一式一樣的大型購物商場,一定會有美式快餐連鎖店、咖啡店、超市等;名牌服裝店的牌子也離不開英、美、法、日等地。全球化其實是由本土化(localization)所衍生出來的異物,例如美國的「肯德基家鄉雞」本來就來自肯德基省,因為雞炸得好而發揚光大。又例如「路易威登」,原本只是法國小鎮內的一家小型皮革廠,因為其出色的手工及耐用非常,而推祟至世界品牌的行例。就連近日經常抄作的迪士尼,最初也只不過是一隻黑白老鼠,漸漸成為家傳戶曉的卡通人物,最終成為美國,甚至全世界的「夢」。 全球化似乎都是由強國一手包辦,顯示出一個大國應有的視野,這個視野不只是金錢上,同時包含了文化、品味及民族個性。為什麼在外國不會看見「鏞記」、「紅A」等品牌?當然不是我們貨品的品質不夠好,只是我們沒有「向外輸出」的習慣而已。政府對私人企業的支持亦非常重要,當我們看見一家家富有本地特色的商舖因租金的無理提升或前殖民政策而紛紛結業,我們不禁會問:「難道連一家餅店也保不住?」不是力有不棣,只是我們對外國品牌迷思的程度已經掩蓋了本土文化。「來路貨梗係好過土炮野啦!」,我們的思考仍停留在愚昧階段。

雙喜臨門

昨日打開報紙,驚見自己所寫的「垃圾」榮登《明報》世紀版,對於一個會考中文科不及格的我是始料不及的。那篇文章是我於工地用三十分鐘寫成,句子結構鬆散不在話下,內容更不什了了,當時只是抱着一份玩玩的心態。對於我來說,能夠有篇文章在報上刊登算是對家人有了交待,至少證明他們供書教學的金錢沒有白花。 第二件值得高興的是好友快要結婚,他竟邀請我作他的「兄弟」。要一個沒有經驗和時常犯錯的人作為兄弟是一件冒險的事,但我承諾必會盡力,令新郎新娘有個難忘愉快的婚宴。

沒有退路的日子

電影《戰狼300》,是一個憶述300位斯巴特勇士如何以一敵千的故事。為了一份尊嚴、為了保護國家,那300位視死如歸的戰士不悉與愛人兒子道別,無非要帶出斯巴特人那種不屈的精神。故事雖簡單,但就道出了人性。明知死路一條,還有人會以身犯險嗎?正如中國人所說的「死有重於鴻毛,輕於泰山」,為了一份信念戰鬥到底,We are Spartans!

展覽

昨日看了一個位於深水埗的民間展覽,內容為「活在西九」。這個展覽是要帶出活在板間房居民的情況,但我總覺得這種獵奇式的展覽只帶出窮人的真實面,就有如參觀菲律賓的垃圾山一樣,人家已經這樣慘了,還需要大伙兒「了解」嗎?窮是事實,但有誰會願意待在一個不足50呎的地方幾十年?展覽的目的是什麼? 真的攪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