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une, 2009

My new toy

Image
估下係咩 係一把遮

Crossing over

美國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充滿夢想的地方,American Dream這個詞,更加是令新移民發奮向上的催化劑。電影《Crossing Over》就是透過幾個看似各不相干的小故事,剖析不同種族到美國尋夢的境況。看畢電影,有點像幾年前的《Crash》,小故事其實是互相串連,這種手法看來已成為近年賣點。說回此片,目的是帶出所謂的美國夢,是好是壞看閣下怎樣演繹。有人為了多掙幾個錢犧牲性命;有人為了一張綠卡犧牲色相;有人為了捍衛自己的信仰導致家族分離;有人為了融入朋輩而挺而走險 ─ 這些均是追求夢想而付出的代價。 人離鄉賤,為的可能是想家人生活舒服一點,子女有較多機會等等,這些都是移民的理由。每個人都有權利去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到另一個國度生活之前,必先在言語不通、文化差異等問題上審慎考慮,否則苦了自己,也苦了別人。

模擬人生

最近我和太太均迷上了一隻叫模擬人生(Sims)的電腦遊戲,雖然這系列已經出了多個版本,但我和內子皆玩到廢寢忘餐的地步(可憐的小B只有看的份兒)。遊戲的內容是要閣下建構出一個人物,然後「育成」,最終達至預計的人生目標,有點像當年風摩全球的Tamagochi養雞仔機一樣。 遊戲之所以全球熱賣,是因為玩家有了一種主宰命運的能力。現實生活不能發生的事,透過虛擬世界,你既可以成為風度翩翩的美男子,也可成為十惡不赦的大惡人,悉隨尊便。說實的,我想每個人或多或少對自己的人生都抱有不滿,但可以改善的地方似乎要花上巨大的力氣。玩這遊戲令我對近日正生書院事件有些啟發,模擬人生可以設定人物性格,行為舉動等等;現實生活,每個人都要循規蹈矩,避免行差踏錯。有些人年少時犯了錯,社會是否應給予他們改過自身的機會?遊戲角色可以重來,但一個人行錯了一步就恨錯難返,這羣正生書院的學生,最需要的,是一顆包容體恤的心。

停課的謬誤

教育局昨日宣佈全港所有小學、幼稚園、幼兒園停課十四天,防止豬流感蔓延。作為家長的我,對政府的決定感到疑惑。首先,本地個案在一所女子中學出現,如果要徹底防止人傳人,為何不把所有中學停課?孫局長的回應是中學生有較高的照顧自己的能力。問題就是出在這裡,孫局長假設全港所有中學都有「照顧自己的能力」,但照顧自己的能力是否等於抗毒能力?停課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病毒在人多擠迫的地方散播。學校是一所關體活動的地方,雖然中學生未必會如小學生/幼兒有那麼多身體接觸,但三四十人擠在一個課室內,不用身體接觸也會染病,聖保祿的11名女生就是在這個情況下感染。如果政府是那樣謹慎,為何中學生仍要上課? 第二,就是未能充分體恤沒人照顧的小童。政府一方面呼籲停課期間,學校要保持開放,以照顧未能安排到人看顧的同學;一方面又要小孩留在家中,防上病毒擴散。在未有足夠的配合下,停課的決定只淪為一場工關秀而已。第三,停課期間又能否保證學童足不出戶呢?小朋友在停課後可能已經相約三五知己把臂同遊,迪士尼根本不用推出優惠小朋友也會自己來。停課的決定似乎沒有周詳的考慮,在「停D唔停D」的情況下,是否真的能防止地區爆發呢?香港人多擠迫,病毒擴散愈來愈廣只是時間上的問題。除非政府可以令全香港市民關在家中,否則豬流感蔓延的趨勢只會愈來愈利害。政府是次在抗疫方面可謂殺雞用了牛刀,苦了一班家長。

次世代

接二連三的青少年濫藥事件兼的士持械行劫案,不禁令我們問:「我們的下一代出現了什麼問題?」尤記得筆者年少時,抽抽煙喝喝酒已經是相當出位,想不到現在問題愈來愈嚴重,已經去到刑事案的地步。年青人是反叛、自我中心的一群,他們吸毒打劫,可能是因為要在朋輩之間樹立一些威信,又或者是追求刺激。但大部份的年輕人都是在朋輩的壓力下,希望得到認同而犯下大錯。 父母外出工作,在心靈上滿足不了子女,惟有以物質補償。小孩子長期缺乏關愛下特別容易形成反叛的心理,當幾個背景相近的小孩走在一起,以上的問題就很自然產生了。美國有Soccer Mom,意即接載子女到運動場地的媽媽;在香港則是傭人。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會好得到那裏?誠然,為了令子女有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努力工作賺錢是不二法門。但現今的小孩,在物質豐盛的社會,最需要的,是家長的慰問。每天短至幾分鐘的交談,可以了解自己的小孩多一點,理解他們的需要,扶他們一把。 此外,學校的角色也相當重要。香港的教育制度長期畸形發展,喊着「求學不是求分數」的口號,但所有人都是埋頭苦幹為了公開試:老師為緊長學生的成績,因為與自己的飯碗有關,校長為學校排名費盡心思,以免殺校。這種一層層的剝削,令教育變了質。當書本的知識是為了認付考試,那些不用考的德育更加不用過問了。當然,有些老師在教授知識之餘還是會向學生教授做人道理,但在課程緊迫的情況下,又有多少個老師願意花上這些時間?

那一雙手

把小女兒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手掌上,感覺有點像把玩小玩偶。那小手的每一下動作,彷彿在模仿我的一舉一動。小時候,每當我拖著母親的手,感覺是溫暖的。而父親的手,則是強而有力,且十分粗糙。拖著雙親的手,有如得到一份保護,這份保護是無私和永遠有效,但當人漸大了,不拖雙親的手,反而是切法向心儀對象埋手。 第一次與異性接觸,份外緊張。初次嘗到拍拖的滋味,也是從一雙手開始。時間一分一秒的過,與不同的人談情說愛,到了最後,會找一雙與自己合適的手,攜手渡過人生,手上的結婚戒指,是對最愛的人的承諾,這承諾同樣是沒有限期,永遠有效。結了婚,跟著的自然是生孩子,從超聲波看見那移動得很慢的小手,一開一合,似是向你問好,也是向這個花花世界招手。小孩出生的一剎那,看見她本能地握緊我的手指,像是對我說:「爸爸,以後的日子請你好好照顧我。」 如今,三代同堂,我的雙親,也即是小女孩的祖父母,把玩小女孩時不亦樂乎。我也不自覺地牽著他們的手,告訴他們:「我會照顧您們,像是您們照顧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