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November, 2008

無題

最近發生了一些事,令我有點迷失方向。我經常問自己,今天的我所做和選擇的是自己喜歡的嗎?如果可以重新來一次,我又會有怎樣的人生?當然,這些問題永遠也不會有答案。有人說眼睛生在前方是因為要向前看,做人也應如此。過去的一切,最好挑些開心的片段去懷緬,但再多的懷緬也會變得模糊,路,始終要走。 我要感謝現有的一切,畢竟得來不易。那些曾經出現過的虛幻,就讓它永遠留在我的腦海中。

天水圍的日與夜

Image
一套看似平平無奇的電影,其實正娓娓道出香港基層的真實面。故事講述早年喪夫的貴姐,如何靠收入微薄的超市工作為自己及兒子餬口。同樣以天水圍作主題的《圍城》,把悲情的一面展示出來,《天》則把人間有情帶到觀眾眼前。貴姐雖然收入不高,但仍以有限資源幫助獨居婆婆。在家境比自己富裕的兩個弟弟面前,貴姐不單沒有貪便宜,反而盡心盡力維繫家人之間的關係。最令筆者感動的是貴姐的兒子家安,眼見朋輩親戚的生活條件都比自己優勝,反而令他更加珍惜機會。導演刻意把家安塑造成一個木訥、吊兒郎當的外表,骨子裏他是樂於助人兼考順的一等一好仔。說實的,電影的節奏比較慢,但因為慢,令觀眾可以剖析各個人物的內心。正因為此片的手法平淡,為過於刺激的銀色世界帶來一口清泉。 面對近日的經濟不景,生活迫人,或許,是時候反思對生活的態度。

從電車男到住家男

自小開始,我便喜歡一個人關在屋子裏,我總是有辦法令自己高興。從來對一大班人的群體活動沒什麼大興趣,因為人一多,大家就會分散,談話的內容亦會流於表面。我反而覺得三五知己小聚一刻比較有意思,話題亦較深入。 一個人在家,感覺倒是無拘無束,更是一個反省自我的一個平台。上上網,看看書或者是什麼都不做,是休息的最好方法。以前我也喜歡閒逛,但現在所有的大型商場也差不多,富有特色的小商戶也漸漸減少,所以賦閒在家也是不錯的節目。 自小女出生後,假日照顧小女兒便成為我的節目。面對嬰孩,真的是一個極大挑戰。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好像一天比一天輕鬆。有人會覺得生孩子責任重大,也花不少錢,但作為一個人,生兒育女是人生的重要一環,那個小生命將會延續你的視野,因為他會看見你看不到的。

一個故事

這是一個令人動容的故事。 一個男孩與女友快快樂樂地生活,豈料天意弄人,男孩得了一種叫MND的疾病。這種病會慢慢蠶食一個人的身體,先是四肢退化,然後就是身體的其他機能衰退,最後就連說話和吃飯也有困難。 男孩沒有放棄理想,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就利用自己的天賦去幫助別人。他愛攝影,因為每一張照片都有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是透過拍照的人去細述。至於男孩的女友,不但沒有因為男孩患病而離開他,他們反而結婚。男孩繼續堅持自己的夢想,到了後期,他因行動不便而要使用輪椅,但他還是用相機拍下每個珍貴時刻,因為相機是令時間停頓的最好工具。 就這樣,日子一天一天的過,死亡亦一步一步的迫近。他透過手機發出短訊,向太太表示掛念及愛意。雖然最後男孩敵不過病魔,但他的太太為了要圓丈夫的夢,特意為他舉辦一個以「愛」為題材的攝影展,展出丈夫生前的作品。 他們倆的故事,是愛的真正表現。一段能夠超越生死,超越時間的愛情,在這個年代實屬難得。對愛人不離不棄的那份情操,是令我要用文字記下這個故事的原因。 Alan,你令我明白什麼是愛,多謝你。

談母語教學

回歸已經十多年,政府致力推行的「母語教學」可謂全盤失敗。首先,母語是由Mother Tongue 直譯過來,母語令人聯想到母乳,單看這個譯名,就令人不安。中國人對母親多懷敬愛之心,但我們有句話叫「慈母多敗兒」,飲奶飲得多會變成try our breast,一個名不正的政策已經大打折扣。第二個原因,就是香港人「口裡不一」。這邊說愛國,那邊已經為子女準備放洋;明明說中國已經發展起來,卻以希望子女在國外拓闊視野作為出國的籍口。 在香港推行「母語教學」,先要做的是改變香港人重英輕中的觀念,中文中學永遠被標籤成次一等的中學,連入大學的機會也被剝削。在香港,只要說得一口流利英語,你懂不懂中文根本沒人會介意,就連政府的宣傳廣告都說學好英語會有較好的晉升機會,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的現象。為什麼一個地方的主流語言會被歧視?是不是殖民主義的陰霾揮之不去?還是我們都抱着一種祟洋媚外的態?究竟要先學好漢語還是外語? 或許有人會說,香港長期以來都是一個華洋雜處的社會,懂得兩文三語是我們的優勢,因此中英兼備是必然趨勢。但是語文運用是要配合適當的語境,如果連自己的文字都掌握不好,學外語的意義又是什麼呢?還有,為什麼我們要配合外國人用他們的文字,外國人為什麼不反過來學我們的文字?這已經不是語文的問題,而是關乎整個國家的國力問題。 我總覺得,就算英文再好,也只是第二語言。學好漢語,不僅是我們應有的責任,亦是作為中國人的必要條件。

變瞼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