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2009

帶子洪郎

Image
不經不覺,小女兒已經步入第17個月。回想起這1年多的日子,可謂有苦有樂,當中更加入不少汗水。但當看見她由爬變行、由只會發出哭笑聲到發出單字,那種喜悅是難以形容。在照顧她的期間,其實自己也學懂了不少。當然粗心大意和衝動的性格還有待改善,幸得內子忍耐,否則有更多的人受罪。 每次當我揹著小女兒,從幼兒園走回家中的一段路,內心非常矛盾。我希望小女兒可以盡快長大,自行走路回家;但那邊廂,抱著她的感覺是充實的,日子愈久,可以抱她的日子就變得愈短。 或許這就是每個為人父母的心情。

好笑

在網上看了一篇陶傑的文章,很有趣,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香港上餐廳,叫一杯咖啡,任何一個侍應都會加問:要熱的還是冰的? 上一次我笑答:「沒有說明是冰咖啡,咖啡一定是熱的。正如上大嶼山,我想找尋一個尼姑,你不會問我:是男尼姑,還是女尼姑?不錯,這個自由世代,男人會做變性手術,人妖也可以出家,但如果我想找一個變過性而當了尼姑的人士,我會註明:我想尋找一個人妖尼姑,或尼姑人妖。」 女侍應楞着,初出社會工作的 MK妹,沒想到會同時上一節語文的邏輯課。我繼續笑着輕聲說:「那麼尼姑,通常是男,還是女?」 同行的朋友在桌子下輕踢我一腳,叫我收歛。但我沒理會,菜單在我手裏,還沒叫呢,侍應走不開的。 「是女的。」她有點尷尬。 「對了,」我說:「那麼一杯咖啡,沒有說明,是冰的還是熱的?」 「是熱的。」女侍應說。我馬上鼓掌:「一百分。 Bravo。你真聰明。現在,請給我一杯咖啡,好嗎?」 「為什麼這樣寸?」侍應離開之後,朋友問。 「不是寸,也不是職業歧視。」我說:「這樣做,我有風險,你看那個衰女,頭髮染得一半啡一半紅,一臉傲氣,也有很大的 ego。我很可能得罪了她。她回到廚房,可能向廚師聲討我,在咖啡裏吐口水,再叫那個四十歲的肥佬廚師伸手向他染有輕度臭狐的腋窩裏搓一把,再把手指蘸在咖啡裏攪拌一下,把咖啡捧出來給我喝。」 朋友笑了起來。世風日下,說的也是。「我有什麼好處?我時間寶貴,我向那位侍應免費補上她父母和學校從小沒教過的一課,就是 common sense。我割肉餵虎,這是佛家的大功德。」 不是都興簡約嗎?手機短訊、網絡語言,為什麼從前叫一杯咖啡,就是咖啡,現在定要註明「熱咖啡」,比以前多一個字?科技越發達,語言越臃腫嚕囌,尼姑也要講明性別?同性婚姻,有一天,你的阿媽,真不一定是女人。

年關

12月,又是一年完結的時候。今年不知怎的,可能因小女兒的關係,時間過得特別快。回顧今年,不愉快的事有兩宗,兩位恩師先後因病辭世。這令我感覺到人生無常,珍惜眼前人的恆常道理。 時間往往愈不夠用,既要上班,又要湊女,兼要上課,以上種種都令我透不過氣來。有點要慨嘆的,就是相見朋友的時間愈來愈少,大家都慣常以忙為籍口,其實要抽數個小時來見面,是否這樣難? 2009年還不到1個月就過去,來年的願望,是希望家人健康平安。

夜與霧

如果說《天水圍的夜與霧》是《天水圍的日與夜》的延續,我會覺得《夜與霧》是最能反映悲情城市陰暗面的一套電影。當中所涉獵的中港婚姻、家庭暴力及社會保障等問題,或多或少都令人似曾相識。回歸過後,我們看見很多國內的大戶在港遊走,豪氣的程度遠勝港人;但有更多的內地新移民,活在被人遺忘的邊緣地方。這些現象不僅為研究社會學提供資料,亦為「後殖民」帶出一點思考空間。 港人對內地人的心態,帶點自卑之餘有時候又會過份自大。不屑的原因是覺得普遍的內地人見識少、行為舉止亦不見文明。但這些都是對內地人的誤解,的確,十三億林林總總的人,當中一定會有些人比較落後。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內地人的生活質素和涵養已經大大提高。反觀港人經常妄自菲薄,在投訴文化的影響下,我們只活在自己的理想國,事事以本位為中心。我們的眼光可否放遠一點?我們經常自詡「醒目」和「勤奮」,但背後的原因說穿了就是為了一個優質的生活環境,這個環境除了物質,還需要上佳的精神生活。最終令人們滿足的,並不止於豐富的物質,而是心靈上的富足。 《夜與霧》所揭示的社會問題存在已久,政府可以做的主要是調解紛爭,綜援只是幫助窮人的最後手段。多一點關心,是否能夠阻止悲劇發生?這是我對此片的看後感。

意外

由鄭保瑞執導,杜琪峰監製的《意外》,再一次把「杜式風格」帶給觀眾。不同的是此電影加了一些鄭保瑞常用的血腥畫面,為電影增添恐怖感。故事由一班以製造意外殺人的殺手團說起,這題材本來很有趣,但編劇眼高手低,佈局有欠精彩。可幸的是,古天樂所飾演的殺手團頭目有所發揮,充分表現出「意外中的意外」那份錯鍔。最明顯就是當他一個人進行監聽那幕,攝人的眼神,再配合導演的主觀鏡頭,刻意暗淡的燈光,完全把那份恐懼透過銀幕滲透出來。 至於任賢齊所扮演的保險經紀,礙於角色設定問題,效果普普通通。值得一看的就是久未露面馮淬帆,他的演技依然精煉,角色有所發揮。至於林雪,一貫的傻呆子表情,倒沒有令人失望。片中女角葉璇平實,恰如其份。 《意外》令人聯想起《竊聽風雲》,後者似乎在佈局和故事上比較吸引。總的來說,《意外》沒有什麼令觀眾感到意外,不過不失。

利益傾斜

近日因慳電膽和雷曼事件等而導致支持率下滑的特首,傳媒認為他有利益傾斜之嫌。香港的利益傾斜似乎日趨嚴重,地產商不斷挖取市民的民脂民膏,大型商場不斷瘋狂加租,就連醫生也不放過,最終只會令民怨上升,貧富分野嚴重。當生活在一個努力與收益嚴重失衡的社會,就算物質如何豐足,人民的心理質素只會愈來愈低。人類之所以不斷進步,就是源於改善生活的目標。人的基本存在價值就是為了生存,但經過幾千年的演進,我們對生活的要求已經大大提高。可惜有更多的人在這富裕的社會只是為了生存,難道我們倒退了嗎?

笑林十八窮人

一向覺得詹瑞文的表演手法誇張,可能是他出身於舞台劇的關係。但看畢《笑林十八窮人》,終於知道什麼是用心製作。與本港鮮為人知的樂隊《朱凌凌》同台演出,驚喜十足,攪笑程度滿分。這演出最大的特點就是觀眾的參與,不僅令大眾投入,更領會到演出者想帶出的訊息。 日日為生活忙碌的香港人,很多時候會為金錢而煩惱,更多的時候,我們的人生似乎失去了方向。而為了令自己生活過得好點,我們不斷努力工作、追求物質,但我們的生命快樂嗎?《笑》這個演出可能只給你一個半小時的快樂,但看過後或多或少閣下會對人生有更多的體會。筆者記得其中一節,詹問各人對「放棄」有什麼看法。有人說「放棄」經常出現在自身的人生字典之中,所以希望把字典換掉。 花一百幾十元換來對人生的再探討,值得。

成功的定義

與同事們一起談論自身前途問題,在晉升無望的前景下,各人紛紛泛起出走的念頭。的確,現今社會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絕大多數會取決於薪酬。在笑貧不笑娼的大社會裏,身上愈多錢,所獲得的尊重會愈多。我認為一個只會向錢看的社會,人民的心理質素只會每況愈下。一個完備的社會,除了市民能夠安居樂業外,心靈的慰藉也同樣重要。要改變物質生活是人類長久以來的目標,人類之所以與其他動物有所不同,就是因為除了物質,人類還會對美學有所追求。這些追求日後更衍生了哲學、藝術和所有與人類有關的文化。財富是大多數現代人最想得到的,就心靈上的富足,我們似乎忽略了。 無可否認,當一個人連基本生活的水平都達不到,說什麼心靈富足也是多餘。但想深一層,我們對物慾的追求永無止境,多點欣賞身邊的事物,不用花錢之餘也令自己快樂,何樂而不為?

笨人

學了廿多年英文才知道稱謂語簡寫(如Mr. Mrs. Ms. Dr.等)之後是否需要句號(period)。原來美式英語一般都會在稱謂語後加一點(Miss除外,因為不是簡寫),相反英式英語不會在稱謂語後加點,除非簡寫的頭尾兩個字母沒有包含整個字詞(如Prof. [professor] 或 Capt. [captain])。日後,在用稱謂語時定必多加注意。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歷史的敗方,是悲痛的。在中國的近代史中,從被列強瓜分到日本侵華,以至國共內戰,死得最多的,都是中國人。對於歷史,有人會覺得是一堆無關痛癢的資料、或者是一堆數字;但當歷史與活著的人有了接觸,那些資料便成為我們探索上一代的唯一途徑。龍老師的《大江大海》,就是以比較人性化的史料,揭開一些鮮為人知的史實,尤其是戰敗的一方。 「一場戰役,在後來的史書上最多一行字,還沒幾個人讀;但是在當時的荒原上,兩萬個殘破的屍體,禿鷹吃不完。」一場場的戰役,為人們帶來痛苦,一些十來歲的鄉間青年,胡里胡塗就當起兵來,到最後戰死沙場,家人也不知情。戰爭是台機器,當開動了之後,源源不絕的壯丁成為他的原料。有些國家對戰士給予尊重,好像「日本人會盡其所能把他每一個犧牲戰士的指甲骨灰送到他家人的手上,美國人會在戰場上設法取回每一個陣亡者的兵藉名牌…」我們呢?「必須死於路旁像一條野狗…」。難道中國人的性命不是性命? 這書把一個個屬於不同人的故事串連起來,昨日的與今日互相緊扣。我們今天活在安逸的土地,源於昨日無數為和平犧牲的生命。我們要學會閱讀歷史,歷史並不是勝或負這麼簡單;我們更要反思歷史,因為「每一個個人的決定,其實都會影響到他的同代人,每一代的決定,都會影響他的下一代。」 寫於國慶六十週年的晚上

九月有感

昨日的一宗工業意外,奪去了六人的生命。意外的背後,除了是安全配套假日開工等原因外,筆者認為「脫貧」正正是今次事件值得探討的課題。最近香港的經濟似乎有改善的跡象,但均不見基層市民受惠。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只要肯努力,要改善生活是可以的。但現在,貧富懸殊的情況已經去到不合理的地步,更甚的,就是跨代貧窮。一個從事體力勞動兼工時長的人,所得到的報酬僅夠糊口,容身之所只是幾十呎的板間房,呎租更諷刺地高於山頂豪宅。試問他們的下一代又如何能夠突破?香港要轉型知識型社會,似乎忽略了基層市民的需要。 筆者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我們天天埋怨物價飛漲、樓價過高,其實有沒有想過,我們已經沒有能力在這城市居住?再往深一層看,如果連一個自己出生的地方都容不下自己,這個地方是不是出些問題?當一個地方的權力和金錢過於集中在某一撮人身上,社會的分歧會愈來愈大。政府要做的,不是什麼不干預,任由利益繼續流向一方,而是盡力令大眾的基本生活質素提升。 畢竟,生活迫人。

Einstein?

Image
我屋企會唔會出個天才?

生命‧網絡

上網已經成為城市人生活的一部份,只要手握滑鼠,無窮無盡的知識資訊八掛新聞都會活現眼前。每天上網,對很多人來說(包括筆者)已成習慣,一日不上網總有點渾身不自在。我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獲得想要的資訊,但閱讀資訊的同時,我們其實被引領到沒想過要到的網上世界,那未,節省時間變成浪費時間,是否有點本末倒置? 不啻,要說當代最偉大的發明,莫過於手提電話及流動網絡的誕生。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好像縮短了。但當你看見各人埋頭苦幹對著一個四方盒按這按那,雙耳戴着入耳式的耳機,距離愈來愈遠。科技方便生活,從而節省時間,更間接延長了生命;但時間多了,是否會做更多的無聊事? 網絡延長了生命,還是虛耗生命?

通識教育與AO管治

由今年新學年開始,政府推行334學制兼新高中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希望學生有更多的彈性去選修自己心儀的科目。其中除了中英數三個必修科外,學生還要修讀通識科。 通識是什麼?就是不再受專科限制,把不同的知識融會貫通,最終培育出一個有獨立思考,對事物有批判的完人。這理念看似非常理想,但對一個十來歲的年輕人而言,在基本知識不甚穩固之前,把一套大理念拋出來讓他自行判斷,是否有點操之過急?誠然,通識科強調的是希望學生透過討論,運用多方面的知識去理解問題。但是如果欠缺專門知識,討論的結果會否流於表面?或許有人會說,結果不重要,在學習的過程學生得到啟發,從而培養尋找新知識的興趣。所謂的「啟發」,是否單指學生的辯論技巧?還是套用大量的資料證明自己正確?這些都是令筆者感到困惑的,同時亦令我聯想起香港的AO管治文化。 眾所週知,政務官一般來說都會變成部門首長。政務官的訓練正正就是通識訓練,在不同部門歷練後晉升至更高職位。政務官這系統是宗主國用以控制殖民地的手段,說穿了就是安插自己人在重要的位置。通識教育似乎就是要製造更多這類人,不啻,以非專業來管治專業,只會令一個部門走向非專業,對提升技能是沒有根本的幫助。通識的利與弊,值得我們深究。

家常便飯

昨日與兩位友人共晉晚餐,閒話家常。席間,我們大談辦公室政治,發現原來每個辦公室都有恐怖的老闆。不過晚飯最大的得着,就是「笑看人生」。這兩位朋友都是事業有成、有理想兼抱負的年青人。雖然受現實社會和殘酷的工作踐踏,但我仍感受到他們對工作熱誠。我最欣賞的地方是他們凡事均會向好的方面看。 在短短的兩三小時,我們大吃大笑,實在是減壓良方。看過友人的留言,十分到位,她說:「人生中多或少的離離合合,人來人往,在分岔口經歷過失神遺忘淡然以後,誰沒有誰都還是活了下來。」 日子每天在過,看得開,自然輕鬆。

抽水

繼警隊就紀常會的薪酬報告作出抗爭,入境處及海關均出來抗爭,希望提高薪酬,筆者相信同類事件陸續有來。紀律部隊這樣高調爭取權益,在回歸前從未發生,有可能是在「女王」面前不敢放肆,到了自己人當家作主之後就借故走出來,尤其是政府管治威信每況愈下,結果如何也無妨。 紀律部隊的薪酬問題其實一直存在,警察的薪酬比其他紀律部隊高是因為他們工作性質較為複雜,工時也較長。但其他紀律部隊的工作性質又何嘗不獨特?消防入火場救人,每一次也有生命危險;入境處每天面對數以十萬計的進出境管制,壓力大之餘又要保持效率;懲教面對更生人士,每一秒都不能鬆懈。因此,單以工作性質來釐定薪酬,似乎不夠全面。但是,市民大眾普遍對紀律部隊爭取利益似乎都不甚理解,有些甚至認為紀律部隊的服務質素會因事件而受影響。說實的,利字當頭,每個人都希望為自己爭取最多的利益。但當所有人一鍋蜂向政府爭取,當中一定不乏一些抽水人士。如果政府在這次事件處理不當,日後我們或許會聽到「公立醫生要求加薪,與私人醫生看齊」等類似的申訴。

想節能 輪胎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x_XBHSigv4

Overheard

看畢港片《竊聽風雲》,吳彥祖說我們現在每人身上都有一部偷聽器,那就是我和你的手提電話。委實,科技的進步已經把我們的私隱摧毀得蕩然無存。每天上下班所用的八達通;各大超級市場的儲分卡;銀行的信用卡以及我們的上網紀錄,其實我們還有什麼可以隱瞞? 掌握以上資料的都是一些耳熟能詳的大集團,背後亦是同一個老闆,大部分香港人的生命,似乎也被同一人所操控。透過我們的生活習慣,那些商家可以製造出更多我們想要的物質,當我們賺錢生活的同時也在不停消費,我們的所有,其實已經雙手奉獻給他們。 那未,我們的生命是否受制於人?沒錯,生活在香港,百分之九十的人也是要過同樣的生活,因為沒有了上述的東西我們會很不方便。但為了保護自己,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要把自己的資料好好處理。

說話的藝術

聽其言,觀其行。一個人的言行,足以影響自身的一生。懂得說話的技巧,在很多方面都會有所得著,能言善道,往往是成功的基本元素。在現代社會,有良好的溝通技巧有時候會比真正實力更具威力。 說話的技巧,會隨著社會經驗變得愈來愈老練;說穿了,就是說人家愛聽的話,即是在適當的場合說適當的話。或許有人會問,要說阿諛奉承的話是不是假了點?我想說的是,在發表言論時既要保住自己的人格尊嚴,同時也要顧及別人的感受,這就是說話的藝術了。要做到上述這點,非一朝一夕之事。說話的技巧,可以說是3分天賦7分後天。有些人天生就會說動人的話,經後天努力的亦大不乏人。 最近,老闆向同事說了句:「我只是想教你,不過語氣重了點」,明明是罵了你,感覺像是他向下屬循循善誘,正正就是說話的藝術。看來,我有很多東西要向我的老闆學習。

一代宗師

國學大師季羨林辭世,不僅是中國人的損失,更加是全世界的損失。季老對學術界的貢獻,尤其是對梵文研究,可謂前無古人。 當一個學者,注定要走上一條孤獨的路。一個出色的學者,所得出的研究成果,世上可能只有數個人明白;更甚者,只有當事人才明白,這真正印證了「無敵是最寂寞」。我認為一個大學問家,除了在學術上的知識外,是有一種啟發後輩,帶領他們開拓新知識的能力。一個只懂埋首研究的學者稱不上一個真正的學者,能夠內外兼備,向眾人傳授知識,就是一個學者應有的態度。 人類的知識得以延續,除了語言文字,最重要的是有賴一群學者。科技愈來愈發達,資訊愈來愈豐富,但最有效傳授知識知識的方法,始終都是面對面的交流。

Ironic

Image
人生實在有太多ironic的事。

第二名的後台很硬

Image

My new toy

Image
估下係咩 係一把遮

Crossing over

美國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充滿夢想的地方,American Dream這個詞,更加是令新移民發奮向上的催化劑。電影《Crossing Over》就是透過幾個看似各不相干的小故事,剖析不同種族到美國尋夢的境況。看畢電影,有點像幾年前的《Crash》,小故事其實是互相串連,這種手法看來已成為近年賣點。說回此片,目的是帶出所謂的美國夢,是好是壞看閣下怎樣演繹。有人為了多掙幾個錢犧牲性命;有人為了一張綠卡犧牲色相;有人為了捍衛自己的信仰導致家族分離;有人為了融入朋輩而挺而走險 ─ 這些均是追求夢想而付出的代價。 人離鄉賤,為的可能是想家人生活舒服一點,子女有較多機會等等,這些都是移民的理由。每個人都有權利去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到另一個國度生活之前,必先在言語不通、文化差異等問題上審慎考慮,否則苦了自己,也苦了別人。

模擬人生

最近我和太太均迷上了一隻叫模擬人生(Sims)的電腦遊戲,雖然這系列已經出了多個版本,但我和內子皆玩到廢寢忘餐的地步(可憐的小B只有看的份兒)。遊戲的內容是要閣下建構出一個人物,然後「育成」,最終達至預計的人生目標,有點像當年風摩全球的Tamagochi養雞仔機一樣。 遊戲之所以全球熱賣,是因為玩家有了一種主宰命運的能力。現實生活不能發生的事,透過虛擬世界,你既可以成為風度翩翩的美男子,也可成為十惡不赦的大惡人,悉隨尊便。說實的,我想每個人或多或少對自己的人生都抱有不滿,但可以改善的地方似乎要花上巨大的力氣。玩這遊戲令我對近日正生書院事件有些啟發,模擬人生可以設定人物性格,行為舉動等等;現實生活,每個人都要循規蹈矩,避免行差踏錯。有些人年少時犯了錯,社會是否應給予他們改過自身的機會?遊戲角色可以重來,但一個人行錯了一步就恨錯難返,這羣正生書院的學生,最需要的,是一顆包容體恤的心。

停課的謬誤

教育局昨日宣佈全港所有小學、幼稚園、幼兒園停課十四天,防止豬流感蔓延。作為家長的我,對政府的決定感到疑惑。首先,本地個案在一所女子中學出現,如果要徹底防止人傳人,為何不把所有中學停課?孫局長的回應是中學生有較高的照顧自己的能力。問題就是出在這裡,孫局長假設全港所有中學都有「照顧自己的能力」,但照顧自己的能力是否等於抗毒能力?停課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病毒在人多擠迫的地方散播。學校是一所關體活動的地方,雖然中學生未必會如小學生/幼兒有那麼多身體接觸,但三四十人擠在一個課室內,不用身體接觸也會染病,聖保祿的11名女生就是在這個情況下感染。如果政府是那樣謹慎,為何中學生仍要上課? 第二,就是未能充分體恤沒人照顧的小童。政府一方面呼籲停課期間,學校要保持開放,以照顧未能安排到人看顧的同學;一方面又要小孩留在家中,防上病毒擴散。在未有足夠的配合下,停課的決定只淪為一場工關秀而已。第三,停課期間又能否保證學童足不出戶呢?小朋友在停課後可能已經相約三五知己把臂同遊,迪士尼根本不用推出優惠小朋友也會自己來。停課的決定似乎沒有周詳的考慮,在「停D唔停D」的情況下,是否真的能防止地區爆發呢?香港人多擠迫,病毒擴散愈來愈廣只是時間上的問題。除非政府可以令全香港市民關在家中,否則豬流感蔓延的趨勢只會愈來愈利害。政府是次在抗疫方面可謂殺雞用了牛刀,苦了一班家長。

次世代

接二連三的青少年濫藥事件兼的士持械行劫案,不禁令我們問:「我們的下一代出現了什麼問題?」尤記得筆者年少時,抽抽煙喝喝酒已經是相當出位,想不到現在問題愈來愈嚴重,已經去到刑事案的地步。年青人是反叛、自我中心的一群,他們吸毒打劫,可能是因為要在朋輩之間樹立一些威信,又或者是追求刺激。但大部份的年輕人都是在朋輩的壓力下,希望得到認同而犯下大錯。 父母外出工作,在心靈上滿足不了子女,惟有以物質補償。小孩子長期缺乏關愛下特別容易形成反叛的心理,當幾個背景相近的小孩走在一起,以上的問題就很自然產生了。美國有Soccer Mom,意即接載子女到運動場地的媽媽;在香港則是傭人。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會好得到那裏?誠然,為了令子女有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努力工作賺錢是不二法門。但現今的小孩,在物質豐盛的社會,最需要的,是家長的慰問。每天短至幾分鐘的交談,可以了解自己的小孩多一點,理解他們的需要,扶他們一把。 此外,學校的角色也相當重要。香港的教育制度長期畸形發展,喊着「求學不是求分數」的口號,但所有人都是埋頭苦幹為了公開試:老師為緊長學生的成績,因為與自己的飯碗有關,校長為學校排名費盡心思,以免殺校。這種一層層的剝削,令教育變了質。當書本的知識是為了認付考試,那些不用考的德育更加不用過問了。當然,有些老師在教授知識之餘還是會向學生教授做人道理,但在課程緊迫的情況下,又有多少個老師願意花上這些時間?

那一雙手

把小女兒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手掌上,感覺有點像把玩小玩偶。那小手的每一下動作,彷彿在模仿我的一舉一動。小時候,每當我拖著母親的手,感覺是溫暖的。而父親的手,則是強而有力,且十分粗糙。拖著雙親的手,有如得到一份保護,這份保護是無私和永遠有效,但當人漸大了,不拖雙親的手,反而是切法向心儀對象埋手。 第一次與異性接觸,份外緊張。初次嘗到拍拖的滋味,也是從一雙手開始。時間一分一秒的過,與不同的人談情說愛,到了最後,會找一雙與自己合適的手,攜手渡過人生,手上的結婚戒指,是對最愛的人的承諾,這承諾同樣是沒有限期,永遠有效。結了婚,跟著的自然是生孩子,從超聲波看見那移動得很慢的小手,一開一合,似是向你問好,也是向這個花花世界招手。小孩出生的一剎那,看見她本能地握緊我的手指,像是對我說:「爸爸,以後的日子請你好好照顧我。」 如今,三代同堂,我的雙親,也即是小女孩的祖父母,把玩小女孩時不亦樂乎。我也不自覺地牽著他們的手,告訴他們:「我會照顧您們,像是您們照顧我一樣。」

柴九的生存哲學

電視劇《巾幗梟雄》大收,劇中主角之一的柴九演技出眾,經常掛在嘴邊的「人生有幾多個十年」更加成為時下金句。現實社會有沒有像柴九這類人?我說肯定有。在辦公室裏,經常出現一些不按本子辦事的problem staff,這類人通常十分聰明,懂得看時勢做人,但絕對不是神憎鬼厭的擦鞋仔。柴九的成功之道在於洞悉先機、眼光獨到。情況就好像買中一些名不經傳的蚊型小股,突然升了幾個價位一樣,除了運氣,當然要有技巧才成。其次,柴九亦深明用人唯「財」的道理,因此每當升職(副工頭→工頭→三掌櫃),他都不忘協助過他的人,與眾同樂,大灑金錢。「有錢齊齊搵,有福齊齊享」這份胸襟並不是人人有。以現代管理學的角度來看,懂得與持份人(stakeholder)分享盈利 (profit sharing),是令下屬更加團結的主要元素。最重要的一樣,就是他對慶豐年的那份忠誠(loyalty)。姑勿論柴九對四奶奶有沒有非份之想而產生曖昧之情,紫九對慶豐年不離不棄,縱然有人高薪厚職挖角(沙家幫三當家),亦不為所動。時下年青人一年轉幾份工,最終高不成低不就,就是因為缺乏耐性及對僱主忠誠的態度。 那究竟柴九值不值得我們學習?答案是:值與不值。正所謂時勢做英雄,柴九這類人表面風光,但他的內心卻異常空虛。一個人離鄉背井,為的是掙一口飯,日後衣錦還鄉,這種刻苦的能耐,現代社會已經少之由少。試問又有多少個能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工作? 後記:說回《巾幗梟雄》這套電視劇,說穿了就是一宗家庭糾紛案。家中各人各有目的,有些正義懍然,有些爭名奪利。此劇之所以成功,除了演員的出色演技外,就是因為角色黑白分明。忠的永遠是忠,奸的繼續奸,至於一些模寧兩可,立場模糊的角色(二奶奶),因應市場需要而轉投忠。

人如螻蟻

最近在報章讀到「人如螻蟻」四個字,很有意思。人和蟻,看似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其實有很多相似之處。人類雖然渺小,但每個人都各司其職,因而成就了繁榮的大社會。每天我會問自己一些相同的問題,究竟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條問題幾百年前的先哲聖賢都嘗試解答,但永遠也不會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正如孔子所說的:「未知生,焉知死」。 活在時代的巨輪下,人總要向前走,時間太短,要做的卻委實太多。或許,人所作的事就如蟻一樣,渺小得很。但千萬別小看這一點一滴的工作,加起來的時候,偉大的事情就會發生。

The Promotion

Image
電影《The Promotion》(筆者代譯:紮職)是一齣活生生的職場現形記。在超市打拼多年的副經理Doug Stauber,每日除了處理超市客人的各種問題,還要對下屬作出適當的「調教」。下班的途中,Stauber竟然發現新的分店快將開幕,老闆亦暗示他升職有望。正當Stauber滿以為升至經理的日子不遠,開始準備和太太添置身居,忽然一位從加拿大分店來的Richard副經理殺到,經理一職頓成兩人之間的慘烈鬥爭。 這齣小品,笑料百出,不僅描繪了超市內種種光怪陸離的現象(包括有顧客為奪優惠卷出手打人、不良少年捉弄顧客等等),還刻意嘲笑加拿大人的忠厚率直愛投訴的性格。片中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超市高層選挑選經理的過程,考急材應對危機管理,其實都是一些無聊的試驗。 此片沒有在港上影,可能是題材過於現實,沒有特技兼低成本製作。演員都是一些名不經傳,認識卻說不出名字那種。不過,就劇本及演出而言,這是一套令打工作看了之後會心微笑的電影。因為當中涉及為上位而不擇手段的笑料,在你和我身邊都可能出現過。

一個日本人的故事

鈴木昭宣,67歲,來港37年。他是一家日本料理店的大廚兼老闆。他選擇定居香港,除了因為捨不得辛苦經營的食店,還有對另一半的思念。 年輕時,鈴木先生隻身來港,為的是追尋夢想。背棄了家父的遺訓,他決心進入飲食業。可幸的是,鈴木的母親認為兒子應為理想打拚,更把自己多年的入廚心得一一傳授,令食物多了一份家鄉的感覺。對於食物的材料,鈴木先生是執著的,他希望保留一份真真正正的「和食」予客人,寧願使用自家製的材料,也不用現成的調味合成材料。枯燥的廚師生活,並沒有影響鈴木先生,反而令他結識了現在的太太。雖然言語不通,但鈴木太太苦學日文,每星期更抽空一起到海邊散步,目的是要為丈夫減壓。 正當生意上了軌道,突然晴天霹靂,太太腦中了風。在鈴木先生悉心照顧下,太太的病情有了好轉,但最後也避不了病魔。母親在前幾年病逝,想不到太太也遇著同樣的命運,他最親的兩個人,一下子被上天拿走。這時的鈴木先生,徹底崩潰,想過回日本,但老伴臨終的一句話,叫他好好保重,照顧自己,他恍然大悟,為自己的店舖和緬懷愛人的點滴,決定留下。 時移世易,日本料理店愈開愈多,競爭激烈,但鈴木先生所做的料理味道始終如一,他堅持以往的做法和味道,因為全都是妻子最愛的。這,或許就是愛的味道。 新大壽 尖沙咀彌敦道176號收成樓1樓

警例

看罷《警例》一片,深明前線警務人員所面對的壓力。故事講述三名軍裝警員,在追捕一名疑犯時涉嫌摳打疑犯,恰巧被閉路電視拍個正着。但由於影像模糊,案件交由投訴科調查。另一邊廂,一向循規蹈矩的警員「孖8」,因負資產主動向警隊申報,但最後卻被調職。故事就是圍繞在這兩條主線發展,我想電影要帶給觀眾的訊息就是,警察也是人,由於他們被賦予權力,在執行法律時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難題發生,為了要達成任務,很多時卻要用上一些非常手段。穿上雄糾糾的制服給人帥氣的感覺,但面對工作的壓力及情緒問題,其實與常人無異。 有人說過警察是「有牌爛仔」,認為是他們有理無理都會搜身、查身份證、態度不友善。但客觀一點看,這只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寧枉莫縱,防患未然是自保的一種手段。當然,樹大有枯枝,每一個行業都會有害群之馬,但我相信絕大部分的警務人員都是以打擊罪案為己任。 面對要求日高的市民大眾,當警察比以往更講求效率及服務質素。《警例》所舉的例子,是常見的。目前經濟低迷,警察是一份不錯的職業,有志投考警察的朋友,不妨看看。

喜事一樁

近日圍繞身邊的都是令人傷感的事,加上身體抱恙,心情自然低落。恰巧碰見友人肚子脹卜卜,原來有喜,真的衷心祝福她。現在肯生孩子的夫婦已經愈來愈少,一來擔心經濟問題,再者就是希望多些二人世界的時間。不過自從當了爸爸後,對身邊的事物有另一番體驗,以前總是會以自己為中心,但現在會嘗試從別人的角度,甚至以嬰孩的角度去想。或許,人到了某年紀就會做某些事,是定律?是循環? 謂一沒變的就是愛,對家人、友人的愛,始終如一。

My New Bag

Image
搵0左好耐既 Acrony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7zt8XaB4s&feature=related

悼恩師

剛轉到新學校的那一年,所有東西都要重新學習適應,連朋友、老師都要重頭認識。中國語文科,向來我都沒甚興趣,頭一次見到教我們的老師,身型龐大,樣子卻很逗趣。當他踏進課室,第一句便說:「我叫喬利忠,大家可以叫我喬老師。」他幽默的教學方式令同學如置身棟篤笑,「點解要讀歷史?因為如果讀過歷史,你知道前面有舊屎你就唔會踩落去。」「呢位同學你手字好似蛇蟲鼠蟻,要練多D先得啦。」雖然喬老師只教了我一年,但他著重多寫多作的學習模式令我終身受用。 除了在教學上,與喬老師探討人生的課題都會有所啟發。當年還是黃毛小子的我,對前途的定義只是能不能上大學,但喬老師的一句「年青人眼光要放遠些,因為你要走的路還有很遠。」,影響了我對未來的想法。如今,老師已經走完了他的路,到天國去了,我希望他的家人不要那麼難過,那位胖胖的喬老師,永遠都在活我們的心裡。

心痛

Image
究竟是小女孩身體不好還是香港的空氣質素每況愈下?

盲流感

對於災難片一向情有獨鍾的我,最近看了一套名叫《盲流感》的另類災難片。故事講述一位日藉人士,在駕駛途中忽然眼前一片白濛濛,什麼也看不見,看過眼科醫生也找不著原因。及後,愈來愈多人得此怪病,患病的人都被隔離,關進一所廢置的囚室內。此時主人公為了照顧丈夫(該門看診的眼科醫生),「扮盲」混進囚室。故事就是以一個看得見的人,窺看人在恐懼下產生的變異。 由視力正常變為全盲本身已經非常恐怖,再加上在缺水缺糧的情況下,人性更會180度扭曲。囚室內分成不同派系,往後更發展成一派獨攬物資,演變成人性大考驗。為了生存,有人甘原犧牲身體作為交換食物的條件。到最後,主人公帶領幾個投緣的朋友出走囚室,驚覺原來外邊所有人都已變盲。 電影的吸引之處,在於有力地描寫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和人性鬥爭。導演巧妙地利用具壓迫感的拍攝手法,把觀眾帶到一個陰暗的世界。眼盲不是最恐怖,人性因利忘義,莽顧他人性命正正是電影要帶出的訊息。最令筆者感動的就是主人公對丈夫不離不棄和對別人的關愛。生活在一個沒有希望的世界,存在變得毫無意義;但因為有愛,絕望可以變成希望。

特膠正苦

接二連三有關特膠正苦出洋相事件,除了突顯膠正苦對特發事件的警剔不足,我想還是那班問責不負責高官(包括傻強、週一鑊及唐膠年)「真心膠」辦事模式令人O嘴。 先說傻強,迷債一事中,在垃圾會上竟然說對雷曼迷債的內容全不知情,究竟他是如何當上局長?至少看看報紙或問問老婆,了解一下什麼叫COD。扮傻過骨真係膠到冇朋友。 至於每週一鑊,近日的醫療事件,先有過期藥物,後有切錯睪丸(2 become 1),究竟那班年薪過百萬的醫院管理層在做什麼?俾過期藥兼斷錯症根本不是一個醫者行為,每次看見週一鑊,頭鑩鑩回應傳媒,其實他應該自動消失,自己好過一點,大家也好過一點,至少唔怕去完正苦醫院身體少0左一部分。還有紅酒大少唐膠年,話人地講粗口,自己講過「條條fing」又唔算數,凸首講「鳩噏」變「鬥噏」又有人出來解畫,Yo講粗口,駛咩驚呀。 最最最硬膠就係為迎接北京奧運免費訂場,香港人對免費二字有抗奮症。唔駛錢喎,硬係訂左先,結果一班平時運動開既人就冇得運動,唔做運動個d訂個場黎嘆冷氣。我想問,點解又唔迎接殘奧呢? 審記阿大退休前亦道出一問題,就係政府既外判同合約制降低正苦服務質素。莫講話contract,正苦工都要等3年又3年。嘩,試一個人要6年時間,試問一個人又有幾多個6年? 特膠正苦,可唔可以膠少陣?

港男女

無記這兩星期有關「港男港女」新聞特輯引起極大回響。尤記得當年修讀王建元教授的文化研究理論,他劈頭第一句便說:「如果你仲以為呢個世界有男女平等,你唔應該黎上呢堂」。男女永遠都不會平等,例如什麼「男兒有淚不輕彈」就說明了男士在心理上要比女性堅強;但生孩子的十級痛楚就只有女士才能體會,造物主就是這樣奇妙。 港男與港女,都是異性互相指摘對方下的新名字。因為世界上白雪公主和白馬王子幾乎已經不存在,形成港男的北上尋歡,港女老蘭搵仔的怪異局面。其實港男與港女,說穿了都是因為香港祟上拜金主義所致。在Money is God的社會裏,有錢自然有面有地位,人望高處似乎又是人知常情。香港男性無論在教育水平、工作地位等都被女性趕上,甚至超越,漸漸地,男性喪失了應有的能力,到最後只能悲功屈膝,或者在虛疑的世界尋找摯愛。香港的女性,在權力和經濟實力與日俱增的情況下,很明顯就會提高擇偶條件,至於不會做飯做家務,我想都是因為外傭普及化的後遺症,男士也一樣。因此,所謂的港男港女,其實都是香港年輕一代的一些特徵。我相信,學會包容體諒,欣賞身邊的另一半,真愛一定會出現。

佐賀的超級阿嬤

Image
最近翻看一本出版了一段日子的叢書,名叫《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是一本笑中有淚的書。書中描述日本在二戰後,一名叫洋七的窮小孩真實故事。由於洋七的媽媽未能照顧兒子,故把他送到年屆六旬的外婆處照料。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莫說是日用品,就連吃的也不夠。阿嬤動動腦筋,在家門前的河道裝上以魚網,目的是把從上游,菜店洗菜的剩餘物資拿下。聽起來好像不太衛生,但有時店員會不小心掉下蔬果,因此洋七每晚都會有意想不到的菜餚。有時候家中真的連吃的都沒有,好不容易才撐到天亮,阿嬤竟然說:「早餐昨天不是吃過了嗎?趕快去上學,學校有午餐可以吃!」 阿嬤的智慧不僅如此,面對成績平平的洋七,總是會多加鼓勵。好像洋七在考試中有幾科不合格,阿嬤會安慰他說:「加起來不就是合格的分數嗎?」又例如洋七英文不好,阿嬤會說:「你就在答案紙上寫『我是日本人』。」洋七回應:「可是,我也不太會寫漢字。」阿嬤便說:「那你就寫『我可以靠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洋七再追問:「我也討厭歷史……」阿嬤答道:「那就在答案紙上寫『我不拘泥於過去』。 面對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我們每天都在惶恐下生活。翻開這書,你會發現即使在更艱難的環境,只要保持心境開朗,苦日子也會變輕鬆。

喪笑

Image

被忽略的一群

Image
近日在荷李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所舉行的「想創日」,獲得一致好評。活動不僅為本土保育帶來一絲曙光,亦造就了藝術發展。裝置藝術家的作品固然得到各界欣賞外,那些以保育為名的政治人物亦因是次活動賺得不少政治本錢,可謂各取所需。可是,把中央書院遺跡發掘出來的考古學家們,社會似乎沒有給予過丁點讚賞,甚至漠視了他們的存在。 在香港這個商業社會,從事人文學科的工作只會換來奇異的眼光。在香港從事考古這份職業,在一般人眼中更加是匪夷所思。尤記得初次進行考古,被旁觀的人稱作「師傅」,因為在他們眼中,我的衣著及動作跟一個地盤工人沒有兩樣。但我總覺得,每一份職業都是可敬的。當我親手發掘出文物,彷彿與歷史有了真實的接觸,那種喜悅和興奮的心情就是我工作的最大動力。在是次的活動,集中力都放在保育發展的話題上,但想深一層,如果沒有考古學家的一雙巧手,百多年前的遺跡恐怕仍長埋於土裏,或被接著的工程破壞。 當閣下參觀博物館或古蹟時,看見出土文物和遺跡時,不妨想想一群為人類歷史作出探索的考古學家們。他們所作出的貢獻,除了應該得到一些基本尊重之外,他們最想聽見的,就是一句「謝謝」。

《一百萬零一夜》

近期大熱電影《一百萬零一夜》,又再一次說明只要有好的劇本,在沒有名牌影星下也會叫好叫座。故事講述印度一名沒受過教育的窮小子,在電視節目《百萬富翁》過關斬將,解答連專家也未必懂的問題。他之所以能夠解答問題,原因是他前半生的經歷,正好是問題的答案。 電影的特別之處,就是導演把十個小故事串連在一起。十個故事看起來好像各不相干,但其實正正構成主人公艱苦的童年及青年時代。在生活無憂的香港,看這電影會發覺原來我們是多麼的幸福。電影另一吸引之處,就是對真摰愛情的描述。縱使生活逼人,主角對愛人的思念仍堅決不疑,一段在現實世界難以尋覓的愛情,難得編劇有勇氣寫進劇本,現在流行的即食愛情,似乎給這套電影比下去。電影的癥結,在於主角對金錢的不屑態度。一個生活在赤貧邊緣的人,居然可以為真愛放棄財富,這是超乎現實卻是老生常談的「戲穚」。 現在的社會,似乎都被經濟不景的陰霾罩住,大多數人對前景都抱悲觀消極的態度。但有時候,身邊的一些東西比財富更重要,關鍵在於一個人的取捨。《一》是近期值得一看的上佳電影。

無奈

有些朋友,會因為一些自己的身份有所改變而改變;彼此的關係,亦會由無所不談變成陌路人。自問對朋友有一份執著,但當你的好意被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絕,你開始覺得問題是不是出於自己,是自己過份熱情令別人煩厭?我覺得一個人應該對別人有基本的尊重,那種敷衍的態度只會令關心變成傷心。我會永遠支持我的朋友,無論他們怎對待我。

人生的感慨

Image
友人愛犬意外身亡,恰巧身邊一位同事懷疑患上癌病,這些事都令我感到人生無常。「食幾多着幾多整定」可能你我也聽過,但是誰來整定吃什麼穿什麼則沒人知曉。生命對我來說,是奇妙的東西,一個人出生後似乎就要面對死亡,人生的過程才值得我們探究。究竟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經常會問自己,於我來說,就是令自己一天比一天快樂,身邊的人也如是。物質、金錢、權力、地位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快樂的重要元素,我也不會否認以上東西會改善生活質素。但要達到心靈富足的境界,又是不是用上述的東西來衡量呢? 我總覺得,做人簡單一點,珍惜現有的已經是萬幸。我感謝上天給予我的一切,我願朋友同事都能振作,生命的前路是光明的。

轉變

Image
把自己的證件照來個對比,真是歲月摧人老。

牛氣沖天

一年伊始,先祝各位身體健康,心想事成。牛年對香港人來說,可能是難過度的一年,主要是因為外圍經濟不明朗,導致本土失業的問題與日俱增。經濟的好壞似乎主宰了我們的情緒,觸動了我們的神經。不過我總覺得,我們的眼光要遠大一點。金錢固然重要,但也不必太過在意多或少,反而一些無形資產如親情友情,身體等才最重要。閒來無事,閱讀書籍也是很好的娛樂,花費亦不高,而且知識在自己的腦內,得益始終都是自己,在這些日子,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香港人,加把勁!我們有的是打不死的拚搏精神,我們今年應像牛一樣勤勞,一定可以撐過去。

童年時

現今的社會是一個以電子產品為大宗的社會,兒童的娛樂均與電玩扯上關係。生於七十末的我,猶記得一些兒時玩過的東西,想在這裏與大家分享一下。 玩具篇 四驅車 - 相信三十出頭的男生必會聽過,什麼「啤玲」、「三萬轉黑摩」我想都耳熟能詳。每個男孩都會為自己的愛驅加這加那,不過原來車大快根本就不能比賽,因為會入唔到彎兼衝出跑道。 變型金剛 - 到現在仍有推出,十分前衛的玩具,甚有啟發性,把一輛交通工具變成機械人,男生摰愛。 超合金 - 當時均是日本製造的高檔玩具,配合電視播映的兩面夾擊,多是有錢仔玩意。 聖鬥士星矢 - 由於此卡通有暴力場面,故播映時間是在深夜,但仍無損星矢的魅力。當時的聖衣大系是孩童聖物,曾經見一小孩在百貨公司一口氣把黃金聖鬥士買齊,頓時其他小孩上前圍觀(不是圍毆)。現在重新推出的系列比以往更精美,買家多為以前沒經濟能力的成年人。 萬變卡 -為同類型卡的鼻祖,當中以「閃卡」最矜貴,炒至幾百元一張是等閒事。當時有一句說話:「大人炒地產,細路炒閃卡」,可見其瘋狂程度。 集圖冊 - 有不同版本,最為人熟悉的是四年一度的世界盃集圖冊。 扭蛋 - 當時的扭蛋只是單色製作,多為卡通人物或小道具,約為2元至5元一次,深受小孩喜愛。 BB戰士(高達) - 屬兒童版高達,價錢比大盒的成人版廉宜,組裝亦較簡單,後來推出的元祖系列更是不用上色美化版。 神經博士之鬼口水 - 具黏性的液體,屬整蠱人用的無聊玩意。 G..I. Joe - 興起的時間很短,以3吋半人偶為主。 迷你先鋒 - 已上色的迷你模型車,在香港曾興起過一段時間。 以上是我記憶所及的玩具,當然還有更多不能盡錄。有些玩具小弟仍收藏在家中,待日後有機會與各位分享分享。

給女兒的信

Image
親愛的穎妍: 當您懂得看這封信時,我想是數年後的事。寫這信的原因,是要為我留下點滴回憶,以及一些屬於我和您之間的回憶。 這個年頭,人人自危,擔心的問題都是環繞經濟,會否被裁等。而您,恰巧在這不安穩的時間出生。我的一班朋友都呆了眼,有些則說我有膽識,因為他們認為供養一個孩子花費是意想不到的大。但我想,雖然咱們不是什麼有錢人,三口子要挺住還是可以的。您來臨的一刻,先是興奮,之後便是一連串的手忙腳亂。尤其當您無故哭鬧,令我和您媽媽均不知所措。現在我終於明白為什麼要祝福嬰兒快高長大,因為人愈大,需要別人照顧的時間愈少。畢竟,您的來臨為我們家裏增添了不少歡樂,每當我下班回家,無論有多累,您有趣的笑聲就如靈丹妙藥,令我恢復過來。看見您一天一天的長大,使我在工作上更加起勁。 往後的日子,我會竭盡所能,給您最好的一切。不過,您要緊記,人生總是充滿未知數,不快的日子亦會隨着您的年紀不斷增加。學懂從容面對,凡事只要盡了力,結果如何並不重要。 我期待有一天能與您一起讀這封信。 父 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