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August, 2011

《散工買樓夢》(フリーター、家を買う)

畢業於三流大學的武誠治,每份工也不多於三個月,經常抱怨人際關係不好,公司文化奇特。為了不被父親奚落,惟有「騎牛搵馬」,邊打散工邊找工作,經過不同種類的散工經驗,他選了時薪高但體力要求更高的地盤工。 最初他以為這種日子很快會過去,但好景不常,母親長期受鄰居欺壓得了抑鬱症,只有搬家才有希望。加上與父親的關係惡劣,只好硬著頭皮幹下去。時間一分一分過去,誠治終於明白除了金錢以外,當看見一個工程項目完成,那份喜悅是無法形容;加上工友的關係融洽,久而久之,他愛上了這份地盤的工作。 這套典型的勵志式日劇,說出生活就算多迫人,只要肯努力就會有回報的大道理。我喜歡看日劇,因為橋段比較寫實,當中也可一睹日本生活文化的特性。眼下看見年青人為找工作煩腦不堪,自己也曾是過來人,要找一份合心水待遇好的工作豈是易事?要在芸芸眾多的面試者中脫穎而出,不能千篇一律的背誦標準答案,更加需要獨特的個人之處。 這套日劇,我誠意推薦個找工作的年輕人。

失而復得

因為自己的疏忽,把數張證件遺失。幸好有人拾獲,那種失而復得的感覺,比中了獎還要開心。那些證件於我,有很深的意義。先說證件套,那是我喝了兩瓶膠樽可樂加錢才換到的;那條掛在證件套上的金屬繩,是我一個曾經很要好的朋友送給我,我就天天把它掛著;那個用了九年的工作證,見證了我從二十出頭至三十中坑的歲月;那張伴了我數載的平安卡,是我發燒當日拿下;最後那張從來沒有用過的禁區紙,原來補領比申請煩上百倍。 遺失證件麻煩自己是活該,但麻煩上同事友人就真的不好意思,要向各位說句對不起!
穎妍: 轉眼間,你已經由手抱嬰兒變成要付小童車資的小孩;由呀呀學語變成今天每事問的淘氣小女孩。當你長得愈來愈大,擔心的事情變得更多更複雜。往後的日子會怎樣,老爸我也不知道,但我相信我和媽媽會竭盡所能,把最好的都留給你。我們不奢望你成龍成鳳,只要你健康快樂,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就已經足夠。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做一個明辨是非的好人。 日子過得飛快,但你這個小不點依然是我和媽媽的寶貝。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樂。 父

《香港作為一個現象》讀後感

某日,看弱台重播的時事節目,當中有一段關於香港的讀白,翻看之下,原來是胡恩威先生一篇名為《香港作為一個現象》的短文(原文見http://www.mindmeters.com/showlog.asp?log_id=9579),覺得一針見血,把香港當代的狀況作出扼要但到位的綜合分析。當中有幾段頗有意思,希望和各位分享一下。 「人人為了生存都沒有好好的去思想了,思想被即時反應所取代,反應要馬上要立即,像動物本能一樣,多元化的香港現像有的只是多,數量的多而不是多種類的多,不是因為香港沒有文化,香港的文化有很多很多,像沙漠下面也存在很多植物和生物,但都是小,小得隨時消失。」 香港被評為「文化沙漠」不無原因,最主要是因為香港事事講求效率。所謂的效率,就是為那些金融、地產等行業服務。要培養一些沒有實際收益的人文文化,如藝術、文學、音樂、哲學、歷史等等,是需要長時間浸淫。我們熱衷於即食文化,要快、要量多、要簡單易明,要改變這個沙漠生態或許是十分困難,但至少可以找點水源。 「香港本質上只有一代人,自私的一代,沒有根一代,事事都要馬上解決,馬上上馬,馬上的立刻,分析也沒有時間,找個外國顧問來分析吧,把思考簡約到最簡約,把生活簡化到只有吃,把人生簡化到只有供樓,人人活在無線電視劇的權力遊戲價值系統裹面,利益著數就是原則,沒有原則就是原則,對與錯永遠是相對的,因為只有感性式的活 動而沒有深刻的去思考。」 我同意大部分香港人都是利字行頭,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是無可厚非的。外國的月亮特別圓可能是受殖民時代所影響,外國人所說的彷彿就是金科玉律。(友人經常說法國的乞丐也說法文,是否真的高人一等?)此外,在整個不能安居的社會生態下,一間屋(其實只是四堵牆而已)就是我們人生的目標,薪金的高低成為了人生成功的指標。大部人認為只要有了錢,品格自然會提升。那末,香港以後應該怎樣?香港人應該怎樣?繼續活在沙漠裏,還是建立自已的綠洲?

再談韓寒

不謹小說好看,韓寒的散文也是有深度,屬見解獨到、罵人有理的一類。就好像《英語的問題》一文中,韓氏第一句就說:「很不幸的,因為國力和歷史等等原因,我們要被迫學習一門外語,而且這個學科佔有比語文重要得多的位置。」其後又幽默地說;「全學校出來的都是英語,閉上眼睛以為是牛津,睜開眼一看是天津。」娓娓道出中國人祟洋的特性。 中國人愛面子也是眾所周知,在《急死你世界紀錄》就充滿對我國為爭取世界第一的反諷例子,什麼最長的筷子、最大的餅等等。還有在《記一件奇怪的事》一文中所描述的奇人奇事,但地點發生在中國,反而變成不怪。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單是人種就有五十餘之多。要管理一個人口超過十三億的國家當然不易,加上地理文化的多樣性,中國有今日的成績已經相當不錯。姑勿論如何,中國人當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一些像韓寒的作家,正好為21世紀的新中國帶來不同層面反思。

韓寒的《1988》

這是我第一次閱讀韓寒的小說,起初的感覺有點像Jack Kerouac的On the Road。但讀久了,卻是另一番風味。 《1988》充滿了中國式的黑色幽默,人物性格豐富,情節也相當曲節離奇。主人公是一個嫖客加上一個有了孕的妓女,單是這個組合就已經相當富娛樂性。這是一個關於他們在路途上的故事,當中涉及他倆的過去和遭遇。韓寒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文中似是而非的哲理對白,就好像: 「“虛驚一場”這四個字是人世間最好的成語,比起什麼興高彩列,五彩繽紛,一帆風順都要美好百倍。你可懂什麼叫失去。」 還有一個妓女對自己的冷嘲熱諷: 「反正我幹的工作按理來說都應該是最舒服的事,但都不怎麼舒服,所以 別的也就無所謂。」 中國社會在這十年間愈來愈發達,人們普遍的生活質素也在提升。但就在發展的同時,貧富懸殊的問題已經成為一堵牆,把有錢人和沒錢人分隔開,而這牆愈來愈高,沒錢的那群如何也過不了去。韓寒屬於社會上年輕的一群,他的觀感,透過以實為虛的文字,為中國未來的視野提供了參考。韓寒的文字沒有過份的矯飾,就好像看老朋友的家書一樣,裡面的所發生的情節,我想很大部分都是中國的實況。很久沒有衝動追看整本書,這是一本令人感動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