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September, 2006

日本行

Image
七天的東瀛之旅很快結束,我已經不記得這次是第幾次來日本。每一次到這裏的感覺也不同,每一次也會有一種新奇的感覺。由於這次是參加旅行團的關係,行程比較緊湊。有幸與多位朋友見面,大家相隔兩地,能在百忙之中舉杯暢談,談的雖然只是一般的生活瑣事,但已教我回味昔日大家相識的好時光。相聚時間愈短,更會學懂珍惜 曾經有一段日子對這個國度十分迷戀,打算前往留學數載,,但礙於需要照顧家人及經濟環境的限制下,最終打消念頭。加上已經出國留學過一次,沒理由再為滿足自己而再次令家人百上加斤吧。偶然來這裏玩玩,讓新鮮的感覺再一次滲進身體,不是更好嗎? 看見友人在網誌上的一句,「旅行是為離開,離開是為回來」,真的蠻有意思。

讀小學時,其中一句校訓這樣寫道:「讀書時讀書,遊戲時遊戲。」可惜的是,我從來沒有實踐。工作的時候,偶爾會想想自己的事;放假的時候,又會擔心工作方面有什麼遺留。那就注定無論工作或自身的事都搞不好。 大半年未有出門,心情沒半點緊張。從來不喜歡參加旅行團的我,竟然也會付錢參加一個十分熟悉的旅行團,為的只是省卻一點腦力安排行程。不過,出發前的晚上還要上課,旅行之後又有一個恐怖的Presentation,既沒有script也沒有PowerPoint.,還要來個「英語十分鐘」,我想飛出去。

塵埃落定

一切已成定局,我的任務也完成。曾說過要保護您直到永遠,最後也由別人承擔。被取代,只是遲早的事,但在得悉的那一剎那,心,真的很酸;只覺您的笑面漸漸模糊,要找尋昔日的笑臉,只可透過舊照片,因為我已經沒有逗您笑的本事。別人笑我傻,笑我痴,我得承認感情這回事是非理性的;值不值,只怕是每個人可付出的都不同。在此,又要為各方好友致歉,我的不濟,加添你們的麻煩。 現在的您,已經走出我的陰霾,坐著飛機,往海灘暢泳。 而我,也會疾走,奔向那快樂的泉源。 期望某一天,我們彼此都帶着笑容,為對方拍張照片。

918

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九月已經過了一大半。本想全心全意,把自己放在學習上,很多東西卻佔據了思緒。身邊的人和事,似近還遠,想找緊的,原來又不經意地溜走。看見友人疲憊的眼神,心想,是工作苦了你吧;再看另一位友人,同樣架起一對黑色眼圈,原來不如意的工作加上持續進修是何等的殘忍。 城市人,日夜工作,金錢以外,還有什麼?廣東人的「搵食」一點也沒錯,要吃飯,當然要掙錢,有了錢就可以做更多令自己快樂的事;錢可以解決的問題,更加不是問題。 其實幸運已經陪伴着我們,在沒有戰亂、飢荒、天災的國度裏,我們要學懂感恩,要感謝的,除了神,還有前人。 今天是918事變的75週年。

天才

不得不羨慕某些人,年紀輕輕已經大有作為。近年活躍於文化界、學界、政界及媒體的沈旭輝博士,就是這類令小弟封之為偶像的猛人。先後畢業於美英最高學府 (耶魯碩士、牛津博士),回港後身兼數職,而且每一份都是「厚職」。銜頭包括教授、發展經理、電台電視節目主持、專欄作家、副所長等等。筆者雖然未見其人,但從報章感受到他的修養極高,並沒有因為年少有為而扯高氣揚。最令筆者佩服的是他甚有抱負,決志要為香港政治出一份力。誠然,世界上有很多天才,但懂得回饋社會的實在不多。 在他的照片中,我看見一團由智慧及學問所化成的火。今年才二十八歲的他,肯定會大放異彩,把這片土地照得亮麗。

戀愛綜援

尋找一份真摰的愛情與一份理想的工作同樣艱難。正當你埋首苦幹時,才發現所做的工作根本不適合自己,你會萌生轉工的念頭。一段情,當發現已經和以往有所分別,甚至變質時,有人會選擇繼續待下去,就好像天天上班等下班般全無歸屬感,盼望有朝一日中六合彩;有人會到別處開拓一片新天地,希望明天會更好;亦會有人害怕愛情,從此絕跡情場。 當工作到某一階段時,人總會想突破一下,有時亦不禁慨嘆工作是為了什麼。社會上有一種叫「綜援」的東西,供沒有工作能力的人申請,用意是幫助他們解決燃眉之急。那沒有戀愛能力的人,又有沒有戀愛綜援?誰是那些那沒有戀愛能力的人?當中包括不善與人溝通、性格害羞,還有被愛情傷害過的可憐人。簡單來說就是那些渴望戀愛,但得不到的人。戀愛綜緩的宗旨是要重建「無戀愛者」的自信,加強他們與異性的溝通能力,透過各式訓練,「無戀愛者」的競爭力會一一加強,投入情場再不會是難事。社會固然有人會欺騙綜援,但筆者依然相信絕大部份申請人士都是別無選擇。戀愛綜緩的特色就是不保証參與者受惠,只是為他們「增值」,找尋真正的對象兼開花結果最後還是要靠自己。 以上看似癡人說夢,其實大有作為,一方面可以幫助那些「孤男寡女」脫離單身行列,還可創造商機。有些人說只要有朋友就足夠,但沒有愛情的人生就是不一樣,正如沒有工作過的人就不了解工作所帶來的滿足感,當然實際利益還包括─金錢。愛情的實際利益,就是找到一個可以同偕到老的伴侶,互相扶持。

911

911事件發生在5年前,猶記得當時仍在睡夢中的我,被家人從香港的來電吵醒。身處太平洋的一個寧靜小島,心情卻與眾多人一樣,都是錯愕、混亂。在餘下留學的日子,都沒有了那份豁然,反而感受到「最安全的地方一點也不安全」的道理。 2006年已經過了四份三,在這幾年,經歷了很多東西,人生觀也不知不覺地改變了。我驚怕自己會有什麼不測,所以都十分珍惜與朋友見面的機會。還有一樣學懂的,就是愛護身邊的人。 “Amplify Love, Dissipate Hate”成為了我的金句。

Cell / Self phone

Image
近日一項調查發現,有七成以上港人認為手提電話是不可缺少的物品。手提電話不僅與我們生活不可分割,更成為現代人與資訊網絡之間的一種重要載體。當我們忘記攜帶手機上街,頓時感覺渾身不自在;打開手機看看有沒有留言/短訊已經是指定動作。手提電話的催生好像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只要輕按一組號碼,無論對方身在何地,彈指之間或會聽到一把熟悉的聲音。但每當通話過後,總會有一份莫名其妙的失落。人與人溝通可愛之處在於四目交投,面上的表情會反映人的內心。就算科技進步至可以把人的影像即時以手機傳達,還是不能達到面對面的效果。這種手機,只適用於老闆找下屬,老婆找老公的不信任層次。 在手提電話未曾普及的年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只有透過信件及見面。在手機橫行的年代,很久沒有見面的朋友,通常只會以一通電話來解決,那幾句寒暄問候,把友誼進一步雪藏。再加上手機附設的MP3、上網、遊戲功能把本來孤獨的現代人更加個人化。手提電話,真的把我們拉近了嗎? 想見一位朋友/情人/同學/知己,還是親自見面比較好,因為那是真實的個體,而不是聽筒所發出的合成聲音。

死亡筆記

這是一個有關擁有控制生命能力少年的故事。一位攻讀法律的大學生,有感法律未能真正維護弱勢社羣,就在他意興闌珊之際,忽然在地上拾得一本寫着“Death Notes”的黑色記事簿。起初這位年青人認為那本記事簿只是一般簿子而已,他無聊地把電視上通緝犯的名字寫上,豈料第二日通緝犯離奇死亡。 經過反覆的測試,年青人終於了解使用筆記的種種方法,除了死亡時間之外,就連死因、死前行為也可透過筆記控制。筆記當中也有一些限制,例如需要知道目標的真實姓名及容貌。那是否改過名字就能避過一劫?筆記外還有一樣法寶可以透視人的真實姓名及壽命,換取的代價就是用自己餘下生命的一半時間交換。聰明的年青人當然不會上當。 年青人接過筆記後親眼目睹筆物主:死神。死神給予年青人的評價是:「你更像死神」。當一般人獲得特殊能力後,會變得狂妄,這年青人不但沒有刻意表現自己,繼續如常上課溫習,並且保持品學兼優的學生身份。但不知不覺間,全世界的通緝殺人在逃犯一下子離奇死亡,整個社會犯罪率都在急劇下降。坊間更出現「Kira」言論,深信一位有型之神利用極刑打擊罪惡。 各國警察認為事態嚴重,一位名叫L的神秘天才偵探以獨特的查案方式,嘗試揪出Kira的真身。故事最終發展成L與Kira之間的對決,Kira當然就是那位名叫夜神月的年青人。 「死亡筆記」故事吸引之處在於角色之間的矛盾,很多時候都是正邪難辨。從伸張正義變成十惡不赦或從心思慎密變成粗心大意,意想不到的橋段滿足了觀眾的期盼。不過筆者認為原著的漫畫比較耐看,有很多細節電影版中沒有詳細交代。再者,電影版的故事線只佔漫畫的四份一,及後還有更多角色在漫畫版出現。這個故事的主題令我聯想起美國漫畫中的Punisher,同樣以極端手段迫使罪犯屈服,不同的是夜神月不花氣力就可以把對頭人殺死。 「死亡筆記」雖然只出現在電影當中,但各國元首其實都擁有比筆記更厲害的武器。

愛作戰

被那些paratactic/hypotactic/participant/material processes等等等等的學術名詞攪得頭昏腦脹,看來還是要加把勁。依我看,其餘的299位同學想必大部份也不太明白洋教授在說什麼。但那份討論功課,還是要做。就連討論的題目也要花大半天去理解,同志仍需努力。

生命‧麵包

Image
在回家路上,讀畢馬博士的「他和她的歸途」,對人生忽發奇想。要認識生命,必先由認識死亡開始。人打從生下來的一刻,生命如漏斗般一點一滴地流失。生命的進程,就如一頓菜餚,每一道菜都代表生命的每一個片段。頭盤通常是湯或沙津之類,淡淡的味道為主菜引路,刺激食慾之餘更為主食打開匣子,彷如為精彩的生命打開一扇門。主菜就是整頓菜餚最受注目的一部份,那份六成半熟的紅肉佐以美酒,永遠也是上佳的配搭。生命最光輝的日子,莫過於那豪情暢飲,慾望在此刻得以滿足。 到了甜品,有食客認為是菜餚的全部,因為製造甜品比主菜更花心思。甜品,就如人生拼搏過後的獎品,那份甜在心的感覺,只有捱過苦才明白。餐飲放在最後,為的是要洗擦先前食物的味道。一杯沒加糖沒加奶的Espresso,成為人生的反思。 到了結賬的時間,有人會嫌太貴、物非所值;有人會大讚食物水準高,一定會再次光顧;有人也會吃「霸王餐」,一走了之。每個人的生命,最後都會有一張賬單,這並不代表甚麼,正如價錢高的並不一定水準高,價錢廉宜也可以物超所值;賬單,只是一種結束的方式。 結賬過後,環顧四周的夜色,再呻一下香煙,人生最快樂的時刻,莫過於此。

九月一日開學日

每年九月一日,總會令人聯想起開學日。莘莘學子背起書包時既興奮又沉重,興奮是因為可與久違了的同學見面,沉重是因為課本和功課都太重。還記得剛進幼稚園的時候,身旁的哥兒們都淚如雨下,畢竟這是人生頭一次正正式式與熟悉的人分離,進入一個陌生的社交圈,徬徨與驚恐是合理的反應。 到了小學,有了幾年的社交經驗,情況會有所改善。在家人及庸人的照顧下,小學生活還是無憂無慮。進入中學,又是另一番滋味,中學是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之間的一個轉接點。受制於教育制度,中學似乎是人生成功與否的一個分水嶺。 入讀大學,是大部人青年人的夢想,也是一條較康莊的出路。在大學的數年,將會得到一份足以令你終身受用的特別經驗。從公開考試中脫穎而出,奮而成為「天之驕子」;從那份受保護、受照顧到獨立思考,所有東西自己負責的階段確實需要時間適應。大學畢業之後,有人會選擇繼續進修,有人會立即進入社會「搵真銀」。姑勿論如何,我們學習的時間並沒有真正停下來,只是方式及內容轉換了。 當年手挽着媽媽上學的小孩,幾十年後的今天,為自己的兒女背上書包,手挽着手一起上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