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公司

香港政府宣佈3年內把全港屬康文署的博物館變做公司,目的是要令博物館可以接受更多不同類型的捐獻,實行令博物館自給自足。公司化的理由是,政府早就希望把這「包袱」除掉,每年花幾千萬的一盤賠本生意,當然要盡快棄之。

但綜觀世界各個博物館,幾乎沒有幾個能夠賺錢。就連法國的羅浮宮,都是靠人家設立的龐大營運基金才得以生存。香港政府最錯的地方就是把文化當作一盤生意,文化是一個大城市發展的標誌。一味只顧賣地起樓,文化質素永遠只會陪迴在底層次的階段。一個有文化的城市,人們會不自覺的走進博物館,對從事藝術的人報以尊敬的眼神,不是一味叫兒子:「讀書千其唔好讀文科,你想乞食咩。」

誠然,公司化對博物館都有不同程度好處。首先,新的展覽元素會加入,不會受以往「展板+展品」千篇一律的展覽模式所影響。其次是展覽內容可以更加貼近民眾,要令入場人次增加,最好的方法是要在社會上製造話題。當大部份人都在談論該展覽時,已經成功了一半。香港的博物館首要做的便是建立民眾參觀博物館的習慣,市民不願到博物館很大原因是他們覺得博物館是一個枯燥乏味的舊地方。要改變他們的思維,先要用一些較為容易明白的題材去吸引他們。

文化,從來都是一個花錢的項目。但作為一個人,物質上的滿足是不夠的。認清自己的文化、歷史背景,令自己在心靈上富足,才算是一個現代人。

Comments

K Wu said…
香港博物館要變做for profit 的公司?! 怎麽報紙沒有報導?!!

可行嗎? 人流不夠呀. 如果硬要改題材來增加人流, 題材可會不夠百花齋放呀. Look at the movie industry. Boss們這個題材不做, 那個題材不搞, 說電影是products, 電影人不要「搞藝術」. 搞到電影現在都很boring啦. 唉.
K Wu said…
「讀書千其唔好讀文科,你想乞食咩。」

這些說話, 不要太記在心. You know better.
Nelson said…
Things gonna change in museum industry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譯事三難

兒童不宜

揭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