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本書

一口氣讀畢季羨林教授的《留德十年》與《病榻日記》,這兩本書分別敘述季老先生出國前後及晚年等逸事。一個經歷過晚清、民國政府、共產黨、二次大戰、國共內戰及文化大革命的一位學者,他所遇見過的人和事實在是扣人心弦。他見證了二十世紀動盪不穩的中國,那份憂國憂民的情操,透過他的作品可以略知一二。

那個年代,可以出國留學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富家子弟,家裏有點兒錢或是當大官的;第二種就是靠自己實力,考取獎學金的莘莘學子。《留德十年》講述了他往德國留學的甜酸苦辣。當年二十出頭的季先生為了一圓出國的夢,幾經辛苦考取了獎學金,放下妻兒隻身跑到幾千里外的異邦留學去。原本只想待兩年,因為政局的不穩,一留就是十年。在這十年他不僅得了博士學位,還把當時只有少數外國學者研究的「吐火羅語」學通,更撰寫了幾篇國際性的論文。他坦白承認當時的確有點「飄飄然」,但一想到國家需要人才;回國,成了他的目標。留學的日子也不是一帆風順,當中鍛鍊外語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季先生就利用「包租夫婦」加強自己的聽講能力。其後由於二次大戰的關係,季先生與大部分德國人一樣,都是餓著肚皮、在轟炸機盤旋下過日子;可幸的是他沒有像猶太人般被納粹拆磨,最後輾轉回到中國。回國的日子也有不如意的時候,在文革時他被派到管理學生宿舍,處理一些與他本行無關的工作。但他沒有放棄,反而找緊時間翻譯及修訂一些舊作,及後更發表了多本至今仍影響學術界的著作。

《病榻日記》則寫於季老在301醫院養病之時,年過九十的他顯然對生命已經看透。最令筆者佩服的是他無時無刻仍想點法子提高國民質素,作為一個國際級的大學者,他既沒有架子,還十分謙虛向身邊的人討教,他真真正正是一位學問與學養兼備的大學問家。他說過「人吃飯是為了生存,生存並不是為了吃飯」,不僅是中國人的光榮,更成為所有人學習的榜樣。

筆者誠意推介這兩本書。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譯事三難

兒童不宜

揭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