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飯島愛到《海角七號》

日前,一代成人電影影后飯島愛在香閨倒斃,至今死因成謎,除了引起一陣廣泛的懷緬潮外,亦令一眾中年男士感到錯愕。而台灣就飯島身亡所引起的討論更加激烈,當中不乏學界中人。恰巧最近以日本殖民主義為背景的《海角七號》,這事又似乎與飯島扯上關係,原因是日本的殖民統治深深影響寶島,在日本統治後的60多年,台灣島民對皇民身份似乎有着不捨之情。

《海》與飯島所帶來的文化意象,不獨是對日本文化的一種尊敬,更甚者,是對當前統治者不滿的一種潛意式投射。《海》的成功之處在於能夠把台灣老中青三代串連。聽說老一輩的台人,有些時候仍以日語交談。台灣有些用語如「歐巴桑」等都是從日語轉化過來。日本文化在台灣的影響力並沒有因為二次大戰的愛國情緒減退。在某程度上,台灣人對日本文化仍相當受落。

同樣受殖民統治的香港,經歷百多年的英人統治,有部份人對英國仍十分迷戀。不同的是,我們在表達方面比較含蓄。香港電影如《去年煙花特別多》所說的後97,也是對政局不穩的一種投射,但對殖民統治的讚美似乎比較模糊。

《海》與飯島所帶來的後殖民意涵,當然有人會嗤之以鼻。想深一層,殖民統治就有如一對夫婦從人家手上搶去孩子,縱使孩子起初十分不忿,但久而久之,小孩對這對夫婦所產生的獨特情感可能比親生父母更加微妙。有人批評《海》帶有強烈的皇民色彩,透過情愛橋段歌頌大日本主義云云。其實該電影只是對一種文化,一種在特定時間,因歷史進程而發生的錯配作出一點反思。香港拍不出這一類電影,除了要忌諱「政治不正確」外,還有是我們欠缺了一個共同載體。

姑勿論如何,《海角七號》在日後台日文化研究上會成為拋磚引玉之作,而飯島愛之死卻為她傳奇一生劃上一個離奇的句號。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譯事三難

兒童不宜

揭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