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與刀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軍民全體總動員爭相為國家服務,為了進一步了解敵人,人類學家響應政府號召,對敵方民族做了多項研究,日本首當其衝成為被研究的對象之一。《菊花與刀》便是美國人類學家首度對日本進行研究所得的成果。因為戰爭緣故,作者潘乃德並無機會做任何田野調查,只是憑著二手資料撰成這書,結果這書成了日本研究的經典之作。潘乃德的學術功力,由此可見一斑。

此書花了很多篇幅去討論日本人的倫理體系及家庭觀,包括「忠」、「孝」、「義務」、「人情」、「義理」這些事情。這本書將日本文化特徵及民族性格進行深入的剖析,及以西方文化為比較的對象。作者先從日本人性格的二元性出發,繼而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分析了日本人的行為模式及意識形態。她指出:「菊花與大刀都是構成日本民族性的一部分。日本民族無與倫比兼具了下列各種性格:好戰而祥和、黷武而好美、傲慢而尚禮、呆板而善變、馴服而倔強、忠貞而叛逆、勇敢而懦弱、保守而喜新。」這正是對大和民族內在分裂及矛盾性格最簡捷而準確的描述。作者涉獵甚廣,且概括力強,書中亦加插不少逸聞,大大提高了可讀性。這書的觀點至今在日本文化研究領域仍具有相當大的影響。

「義理」到底是什麼?跟中國的「人情」、西方的「義務」又有什麼微妙的差別?這些問題都可以透過書內尋找答案。儘管書內大部分的依據都是從二手資料中加以分析所得出,作者所描述的日本文化和現代人類學家所探究的理念大抵相同。雖然作者只披露了日本文化的特殊性而忽略了對日本文化及思想的深層分析;但從對日本文化研究的整體情況來看,作者的結論不僅有助研究日本文化,亦增添了西方學者研究東方文化的興趣,加強了東西方的學術交流。

總而言之,《菊花與刀》以科學考察和經驗分析為依據,確立了戰後文化人類學中有關文化模式研究的經典範例。日本社會充滿了正負兩面的特性,許多傳統的社會和文化雖然歷經歲月磨洗,卻依然得以保存下來,並演變成為日本人生活習俗和精神修養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戰後,美國大幅度改造了日本社會的政治系統和運作方式,卻依然沒有挪動“天皇制”這個最大的舊社會標誌,不過日本還是藉此獲得前所未有的進步,擺脫窘境。看來要了解日本整個民族文化,必先要了解日本人的求變但又不會失去自我的精神。

(註:老爹剛上了港台的《百年留學》,講述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我也湊湊熱鬧,把舊作上載,雖然以上的都只是皮毛,但此乃小弟研究日本的重要經歷,希望有心人斧正。還有藉此機會向恩師 Paul Varley問好,此君是日本文化史的權威,曾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現在於夏威夷大學任教 )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Why chrysanthemum? What's its significance in Japanese society?
謝賜教!
Nelson said…
Chrysanthemum is the symbol of Japanese Royal Family. Thats why the authour use the Chrysanthemum as her title. Also knife is related to Bushido, I guess thats make quite a contradiction.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譯事三難

兒童不宜

揭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