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的移動城堡

旺角的朗豪坊,就有如電影「哈爾的移動城堡」一樣,屹立在一個不屬於它的地方內。走進這個咖啡色的龐然大物裏,你會發現同樣的商舖出現在觀塘的apm、九龍塘的又一城、金鐘的太古廣場等等等等。原來香港大部分商場都有如「倒模」一樣,原出一轍。沒有個性之餘仿佛像一座座懂得移動的城堡在不同社區上浮現。這個詭異的現象,都是拜以「全球化」作為包裝的霸權主義所賜。

進入這些一式一樣的大型購物商場,一定會有美式快餐連鎖店、咖啡店、超市等;名牌服裝店的牌子也離不開英、美、法、日等地。全球化其實是由本土化(localization)所衍生出來的異物,例如美國的「肯德基家鄉雞」本來就來自肯德基省,因為雞炸得好而發揚光大。又例如「路易威登」,原本只是法國小鎮內的一家小型皮革廠,因為其出色的手工及耐用非常,而推祟至世界品牌的行例。就連近日經常抄作的迪士尼,最初也只不過是一隻黑白老鼠,漸漸成為家傳戶曉的卡通人物,最終成為美國,甚至全世界的「夢」。

全球化似乎都是由強國一手包辦,顯示出一個大國應有的視野,這個視野不只是金錢上,同時包含了文化、品味及民族個性。為什麼在外國不會看見「鏞記」、「紅A」等品牌?當然不是我們貨品的品質不夠好,只是我們沒有「向外輸出」的習慣而已。政府對私人企業的支持亦非常重要,當我們看見一家家富有本地特色的商舖因租金的無理提升或前殖民政策而紛紛結業,我們不禁會問:「難道連一家餅店也保不住?」不是力有不棣,只是我們對外國品牌迷思的程度已經掩蓋了本土文化。「來路貨梗係好過土炮野啦!」,我們的思考仍停留在愚昧階段。

Comments

catherine w said…
成功輸出的例子不是沒有, 李錦記就是一例。不過寥寥可數倒是真的。
Nelson said…
其實還有白花油等等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譯事三難

兒童不宜

揭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