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母語教學

回歸已經十多年,政府致力推行的「母語教學」可謂全盤失敗。首先,母語是由Mother Tongue 直譯過來,母語令人聯想到母乳,單看這個譯名,就令人不安。中國人對母親多懷敬愛之心,但我們有句話叫「慈母多敗兒」,飲奶飲得多會變成try our breast,一個名不正的政策已經大打折扣。第二個原因,就是香港人「口裡不一」。這邊說愛國,那邊已經為子女準備放洋;明明說中國已經發展起來,卻以希望子女在國外拓闊視野作為出國的籍口。

在香港推行「母語教學」,先要做的是改變香港人重英輕中的觀念,中文中學永遠被標籤成次一等的中學,連入大學的機會也被剝削。在香港,只要說得一口流利英語,你懂不懂中文根本沒人會介意,就連政府的宣傳廣告都說學好英語會有較好的晉升機會,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的現象。為什麼一個地方的主流語言會被歧視?是不是殖民主義的陰霾揮之不去?還是我們都抱着一種祟洋媚外的態?究竟要先學好漢語還是外語?

或許有人會說,香港長期以來都是一個華洋雜處的社會,懂得兩文三語是我們的優勢,因此中英兼備是必然趨勢。但是語文運用是要配合適當的語境,如果連自己的文字都掌握不好,學外語的意義又是什麼呢?還有,為什麼我們要配合外國人用他們的文字,外國人為什麼不反過來學我們的文字?這已經不是語文的問題,而是關乎整個國家的國力問題。

我總覺得,就算英文再好,也只是第二語言。學好漢語,不僅是我們應有的責任,亦是作為中國人的必要條件。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譯事三難

兒童不宜

揭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