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交考古之旅


上星期到了馬交一趟,半公私性質參觀位於黑沙灣的考古工地。考古工地參觀過不少,但在澳門還是頭一次。這次考察,除了可以一睹著名考古學家鄧聰教授對該遺址的詳盡分析,亦感慨澳門人對文化事業的那股熱誠。

澳門是一個充滿奇蹟的地方,一個只有五十萬人的「彈丸城市」,既有龐大娛樂博彩事業,又有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的世畀文化遺產。這個小地方比起我們千億打造的所謂「亞洲國際都會」更吸引,她的成功因素不單是銀彈政策,而是管理階層的視野及觸角。閒逛澳門的博物館,也許在內容設計、藏品數量及對史料闡述的仔細程度比不上香港,但那顆「心」及「人情味」比起港式千篇一律、單調乏味的展覽更引人入勝。澳門有很多博物館的主題都是以生活為出發點,文化事業的終極目標是要提高當地人對自身文化的認識,其次是把之擴展到遊客,令他們在短時間對異地文化有基本的認識,這正正是「以人為本」。

眼見中環天星碼頭已經被拆掉,有心人盡最後努力聲嘶力竭想保住僅有的回憶。但局長的「官臉」聲稱清拆鐘樓是經過各方面詳細諮詢,但那些諮詢委員會的產生過程卻令人懷疑是否具代表性。地產發展項目往往比文化事業重要,至少那些在位的是這樣想。我總不相信一個花幾十憶的西九龍文娛中心會比舊鐘樓來得吸引。一幢新落成的商業大廈可以為發展商帶來過千億的利潤,一幢充滿回憶的建築物拆掉的不只是一堆混凝土,而是大眾懷緬過去的心。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譯事三難

兒童不宜

揭後語